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興歸高興,回答還是有自己的分寸。
第一卷 第四十八章文貴為何學武
王兆靖點點頭,幾天下來,他的不服氣已經變成了真心佩服,言語和態度也有了和從前不一樣的變化。
“王兆靖,你家是書香門第,我說句得罪人的話,學武這個對你家來說是下賤事吧,怎麼你的武藝這麼好?”這是趙進憋了很久的疑問。
這個時代文人地位無比高崇,而有了功名的文士更了不得,至於中了進士,又在都察院做御史的清流,已經算是文人的第一流了,這樣的清貴門第,就運算元弟無能也要督促讀書,而不是學武,要知道就算總兵一級的頭等武將,在文臣眼裡也不過是一條狗,有這個對比,進士出身,京官清流的嫡子學武,說是驚世駭俗都不為過。
而且這幾天接觸下來,王兆靖可不是那種無能紈絝,他這個年紀的少年,居然就如此堅忍、冷靜、聰慧,而且相對於同齡人來說,人情精熟,這樣的人讀書肯定不是無能。
其實趙進問出這個問題之後,也覺得不妥,這不就是暗地裡說對方讀書天資不夠嗎?
以王兆靖的聰慧,當然聽出這層意思了,白淨的臉龐頓時漲的通紅,成年人可能會忍下來,尤其是現在想要交好對方的時候,可這個年紀正是爭強好勝,一被人看輕怎麼忍得住,當即抬高了聲音解釋,好在這時候場中比武已經打到了十六強,因為有不少新人打上來,叫好喝彩聲連連響起,根本沒人注意到這邊。
“家父和家中長輩都說我是讀書種子,現在去考院試,肯定能考中秀才,家父還說他當年寫文章還不如我現在,說我沉澱幾年,中舉也不難。”
看王兆靖說的激動,而且搬出了他父親和長輩,倒不像是假的,不過趙進對這個時代的科舉體系也有大概的瞭解,府縣院試這一關好過,有財有勢有人情,弄個秀才功名不難,可到了舉人那一關就不容易了,連趙進這種武夫之家都聽過“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這金銀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說考中舉人和考中進士的難度。
秀才眾多,中舉的比例卻很小,十幾萬秀才,一科取千把舉人,而舉人進行會試然後殿試考取進士、同進士,幾千或千把舉人取百餘甚至幾百進士,這個比率相對於秀才考中舉人的比例就要高多了。
而且王兆靖當年在京師,是北直隸,現在回徐州,是南直隸,南北直隸是天下中樞,秀才比其他行省要多很多,江南更是文氣鼎盛,多到秀才考鄉試還要來一次預選,也就是督學御史主持的考試,過了這一關,才有資格考舉人。
這麼低的比例,這麼難的考試,居然說能中舉,好大的口氣,如果被其他人聽到,趙進的同齡人大部分聽不懂,而成年人則會以為這是哄孩子的言語,不必當真。
但趙進不這麼認為,以王家這樣的書香門第,做事都有分寸,把孩子誇的過分,到時候如果沒有考中,那可就成了士林裡的大笑話,而且王家也不像是哄孩子的人,王兆靖每天下這麼大功夫在武技上,憑什麼要哄他說能考中舉人?這麼說,必然有這麼說的根據。
趙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看到趙進的反應並不是敷衍,而是相信的樣子,王兆靖這才放鬆了不少,看來他很怕別人說他學武是因為學文不成。
“其實開始我也覺得奇怪,聽家母說,家父小時候是打算讓我學文走他的路子的,可進京第三年就改了主意,說讓我學武,好多人都覺得奇怪,還有很多和我們家親近的來勸阻,家父始終堅持,好在,這些年小弟讀書和練武都沒有耽誤,長輩們這才鬆了口氣。”王兆靖詳細說道。
一個文臣,還是進士出身的京官清流,居然起了讓自家孩子學武的念頭,這還真是奇怪。
不過趙進還是笑著說了句:“王兆靖你還真是文武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