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齊策 (第2/2頁)
佩奇倒打一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齊威王拱手急道,“幹朋何以教寡人?”
世人皆知桂陵之戰田忌、孫臏的圍魏救趙,卻少有人知道,段幹朋才是這一戰略的提出者。
當時,趙國為了擺脫魏國的控制,進而達到兼併土地,擴張勢力的目的,趙成侯於公元前356年在平陸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結好,同時又和燕文公在阿相會。
接著,趙國向依附於魏國的衛國發動戰爭,迫使衛國屈服稱臣。
於是魏國便藉口保護衛國,出兵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強行攻打。趙與齊有同盟關係,鑑於邯鄲局勢危急,遂於前353年遣使向齊國求援。齊威王聞報後,遂召集文武大臣進行商議。
丞相鄒忌反對出兵救趙,而齊將段幹朋則認為,不救趙既會失去趙國的信任,又會給齊國自身造成麻煩,因而主張救趙。但他同時又指出,以當時的戰略形勢來考慮,如果立即出兵前赴邯鄲,趙國既不會遭到損失,魏軍也不會消耗實力,對於齊國的長遠戰略利益來說是弊大於利。因此,他主張實施使魏與趙相互削弱,而後“承魏之弊”的戰略方針。
具體地說,就是先派出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牽制和疲憊魏國。待魏軍攻破邯鄲,魏、趙雙方均師勞兵疲之際,再予以正面的攻擊。段幹朋這一謀略顯然有一石三鳥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牽制魏軍,使其陷於兩面作戰的窘境;第二,向趙表示了援助的姿態,信守盟約,維持在平陸相會時所建立的兩國友好關係,幫助趙國堅定其抗魏的決心;第三,讓魏、趙繼續互相攻伐,最後導致趙國遭受重創、魏國實力削弱的結果,從而為齊國戰勝魏國和日後控制趙國創造有利的條件。
在眾人的目光注視下,段幹朋略一沉吟,拱手道,“天下大勢看齊、楚、秦,論國力齊國首屈一指,論地廣楚為六國之和,論兵強秦有虎狼之師,三強各有所長。單獨一國皆不能獨抗兩國,結盟乃大勢所趨。秦要連橫,楚要變法,我齊國呢?”
說道這裡,段幹朋微笑著環視幾人。
“幹朋你就不要賣關子了,叫寡人好不著急!”齊威王急不可耐道。
“大王,臣之所言乃臣一人之看法,臣以為我齊國應當拓地!結盟應因時制宜,與誰結盟,合適結盟,要看結盟是否利於我之戰略。”
“那依幹朋之意,是否應當與秦國結盟?眼下與楚結盟還是與秦結盟?”齊威王問道。
“國相此前言秦與我結盟意在弱楚,臣以為然也。然臣以為,結盟之利非在楚而在趙!”
“趙?”眾人不禁有些疑惑。
“是了!”齊威王高聲道,“秦得魏之上郡,進攻趙國河西的大門便已開啟!秦來聯盟,便是想與我一同出兵攻趙,迫使趙國事秦,如此秦連橫三晉,下一步便是南下攻楚!”
段幹朋笑著點點頭,“大王所言極是!三晉地處中原,縱貫南北,實為秦之屏障。有三晉在側,我奈何不得秦,秦卻能借道三晉出兵攻我!”
“為之奈何?”
“三晉事秦之日,便是齊、楚結盟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