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竹林七賢,隨性灑脫! (第2/2頁)
謝道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畫完了這一幅竹林七賢,將筆擱置在硯臺上,用筆蘸墨,在右上方的留白處寫到。
有舟浮覆,紼鱺是維,栝橄松棹,泛若龍微。
渡津經險,越濟不歸,思友長林,抱朴山湄。守器殉業,不能奮飛。
然後,他將筆擱置在硯臺上,用滿堂紅雞血石印章在詩下面蓋了個章。
劉彥章見丁修寫的詩,感覺出了他對世脫俗生活的嚮往和對功名富貴的蔑視,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大隱。
丁修將印章放回小葉紫檀盒子中,盯著畫,面色平靜,說道:
“竹林七賢吃五石散、酗酒、甚至披頭散髮、赤身果體、與豬共飲、要麼跑到不認識的人葬禮上大哭一通,要麼當街點曬大褲衩,搞一些蜜汁操作。
若我們只是從這些出格的行為來理解竹林七賢的話,那就顯得膚淺了。
在我看來,竹林七閒的魏晉風度,奠定了大夏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基調。
從他們以後,歷代文人都逃不過他們的選擇。
或身居廟堂,或歸隱山林。
從當時的社會來看,司馬昭上位,為了鞏固家族地位,殺了大批的名士,凡是不歸順的,統統殺了。
有一句話很形象的說出了司馬家族的殘忍,一日之內,名士減半。
在那樣一個年代,名士的死,就跟切蘿蔔白菜一樣平常。
在那個萬馬其陰的年代裡,生命輕如螻蟻。
竹林七賢感到當時的政治殘酷,儒家勢微,他們發現人首先是自然尺度下的人,然後才是世俗中人。
於是,就到了竹林中,去尋找老莊,去思考宇宙人生,去及時行樂。
他們一個個寬衣大袖,風流倜儻,服五石散、彈琴、彈琵琶、酗酒、長嘯、肆意暢談、真誠而又坦率的活著,活出了人的靈魂,隨性灑脫。
我覺得人這一輩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身上有多少光,發多少亮就行了,這樣才能做到內心寧靜安然!”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丁先生,我滿足了,這就告辭,不打擾了,畫不要了,我從你的話語中,體會到心境的平和,遠比畫珍貴!”
劉彥章抱拳,恭恭敬敬的對丁修行了一個禮,轉身離去。
“我去送送你!”
丁修說了一句,起身去送劉彥章。
劉彥章感到有受寵若驚,面露笑意,在丁修的相送下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