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的表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病已的故事嗎?」
「記得。」李祚脆聲應道:「漢宣帝劉詢,原名病已,漢武帝之曾孫,小時遭遇巫蠱之禍,生長於民間。」
見他記憶力如此優異之後,顏真卿欣慰地點了點頭,道:「不錯,當今天子的遭遇與漢宣帝相類,幼年遭遇三庶人案,生長於民間。」
「我懂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好,好,好,你可知這話出自何處?」
「是太宗皇帝御言!」
顏真卿目光看去,見李祚眼神明亮,似因身為太宗皇帝之子孫為傲,他便知自己這些年的教導沒有白費,頓感欣慰,轉過頭去抹了抹眼。
當今太子姓李名祚,這是玄宗皇帝起的名,寫在皇家玉牒裡的,沒人能否定,顏真卿也不會讓任何人否定。
~~
早朝時,太子宣佈了將要返回長安之事。
百官並不意外,而是早有所料。
畢竟,眼下的局勢暗流湧動,能在這大殿上宣佈的事,都是已經有了基本走向的事情。
下了早朝,顏真卿回到政事堂,顏泉明已焦急地等候在那兒了。
「叔父,李成紀食言了,他們還是使人叛亂了,正在鄭州大造聲勢,伐討陛下……」
「一會再談。」
顏真卿抬手,先止住顏泉明,轉頭向心腹屬下問道:「劉安來了嗎?」
「回阿郎,已在裡面。」
顏真卿遂先入內,見了劉安,開門見山道:「殿下是從何處聽來的傳聞?」
劉安很惶恐,抬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道:「奴婢也不知。」
「你每天跟著殿下,豈能不知?」
「應該是殿下在宮中行走時,無意中聽到有宮人在嚼舌。奴婢雖跟著殿下,可大概是那是走神了,未留意到。」
說著,劉安先給了自己重重一巴掌,讓顏真卿不好處置他。
顏真卿深深凝視了他一眼,揮揮手,讓他回去照顧李祚,待人走之後,眼神中卻透出了思忖之色。
好一會,他才把顏泉明喚來。
「繼續說。」
「是,李家沒有直接起兵,而是授意此前放掉的奴隸聚眾鬧事……」
這裡說的李家指的是李揆的家族勢力,以隴右李氏的李成裕為族長,李成裕正是李揆之父。
隴右李氏這一支稱為姑臧房,是北魏姑臧侯之後,祖籍在隴右的成紀縣。到了李成裕這一代,爵封成紀縣公,官至秘書監致仕。
李家佔據著鄭州大量的田畝與奴隸。朝廷變法以來,從他族中檢括出良田兩萬餘頃丶奴隸三萬戶,數量之誇張,當時顏真卿亦是不可相信,須知當年宇文融檢括全天下一共是八十萬戶。
但李家並不甘心把這麼多奴隸全都放了,暗中勾結了鄭州的地方官,以不分田丶多納糧等手段,使得這三萬戶人重新歸籍種地之事困難重重,這些放歸的奴隸反而開始挨餓受凍。
如此一來,再一煽動,他們便被引導著揭竿而起,並在李家的幫助下攻佔了鄭州的武庫與糧倉,一時間聲勢大振。
都是些農夫,戰力肯定是不行的,但李家要的是讓朝廷知難而退,只要鬧出足夠大的動靜就行。
李揆一死,嚇破膽的並不僅是隴西李氏,而是全天下的高門世族,他們看到有人鬧出了聲勢,自然會縱容丶促使變亂髮酵得越來越大。
顏真卿對此早有預料,因此派了官員前去安撫,可惜,因薛白殺了李揆,事態還是超出了他的控制。
「李棲筠趕到時,陛下殺李揆的訊息已傳到鄭州,李棲筠沒能安撫住,現在鄭州衙署已被『亂民』攻下,李家明面上並未參與,但肯定給了不小的支援。『亂民』當中有幾個讀書人,寫了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