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銅左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反對不需要譚仕章跳出來,集團班子的其他成員聽完彙報,就已經開始面面相覷。
包括黃大鈞這個代總裁:“所以你的意思是,電視、廣播、紙媒和戶外大牌全都不要。”
譚皓陽說:“黃總,這不取決於我的意思,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他環視會場,“其實大家都明白,別說現在還有幾個人有買雜誌的習慣,每天看電視節目的年輕人能剩多少?”
黃大鈞態度保守:“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隻做線上宣傳,皓陽,這多少有點冒進。”
譚皓陽堅持己見,笑著說:“我並不排斥傳統媒體,如果經費可以隨便燃燒,您要相信我是更樂意全面撒網的,各電視臺24小時不間斷輪播我們的廣告。但問題是,現階段我們不是還沒有無限爆金幣的箱子麼?在總的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我更願意把錢花在刀刃上。”
他話音落定,又有其他副總開口,斟酌表達了想法。
不可否認,傳統媒體能夠創造的直觀廣告價值其實是越來越低的——投放成本高,資訊實時性差,且難以精細化投放,有時候廣告商甚至自己都不確定花出去的錢到底作用在哪裡。
投放不一定有用,但這一部分廣告費又不得不花。
尤其對奢侈品牌來說,身價是極其重要的東西。有人說奢牌的品牌戰略是“不做營銷,做藝術”,其實營銷當然是做的,只不過它和大眾品牌的區別,就是要維持著自身的高貴氣質和神秘感,而傳統媒體雖然整體式微,不管還有多少受眾,它們始終代表了一種“檔次”。
數字化時代,固然新媒體傳播已經成為絕對主流的傳播方式,但如果一個定位高階的珠寶品牌從沒上過時尚雜誌,就像當紅明星沒走過紅毯,再爆火,也總有種沒上臺面的感覺。
近年來,譚氏集團不管金鳳翔還是麗華珠寶,或者其他品牌,一直都在增加對數字化營銷的投入,但這屬於策略調整,向線上渠道進行傾斜,有些傳統的東西是不可能隨意改變的。
就像譚氏集團的領導班子裡,再激進的高層也沒誰敢說,以後金鳳翔都不再做電視廣告,或者麗華珠寶放棄和一切雜誌媒體的合作,只做新媒體矩陣、進行線上渠道佈局就夠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no7畢竟不是麗華珠寶,它是集團的新生代。
新生表示一切空白,如果有人真的敢想,又敢這樣試試呢?
所有成功的、精妙的商業案例,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試出來的,不是寫在教科書裡的。
何況譚皓陽的獨闢蹊徑,並不是單純任性,也有更深一層的考慮,同一集團下面,品牌不管有多少,最重要的就是把定位區別開來。如果產品線定位重疊,可能會同時影響兩個品牌各自的發展。有高奢線在前的情況下,他想把輕奢線做成全然不一樣的東西,這也很自然。
因此集團總辦會開了許久,譚皓陽力排眾議,關於星之鑰的若干議題最後姑且都透過了。
會議是下午
三點開始的(),散會的時候?[((),外面天色已經擦黑。
譚皓陽離席向外走,譚仕章也收起紙筆,不疾不徐推開座椅,跟他在門口狹路相逢。
兩人對望,這天總辦會上,譚仕章其實沒怎麼提出反對意見,只是靜聽其他成員唇槍舌劍。此時,他還主動退後了一步,示意讓譚皓陽先出門。
這讓譚皓陽也沒什麼鬥嘴的興致,他和譚仕章甚至堪稱心平氣和地聊了兩句業務上的事。
之後分道揚鑣,譚仕章回他自己的辦公室,譚皓陽徑直走向電梯間,按下了八樓的按鍵。
大廈八樓是星之鑰的地盤,這一層都是高管辦公室,譚皓陽一間間數過去。
路過一扇半開的門,他頓了頓腳,窺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