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予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火炮技術和步槍一樣,都有個漫長的進步過程。
目前為止,西方以葡萄牙為代表,尚處於銅炮的階段。
但是已經有研究鐵炮的跡象。
明朝處於銅體鐵胎的技術階段,但是沒辦法更進一步。
工匠制的火炮,只要炸膛就重罪,誰都會感到害怕。
於是一頭鑽進鑄造“神火飛鴉”之類的歧途,搪塞上差。
如果按照歷史軌跡,第一個製造出鐵炮的殊榮應該屬於皇太極。
在他不惜血本的資助,以王天相、金世祥為首的工匠帶領下,終於在天聰五年1631年便成功用“失蠟法”鑄成了一門紅夷大炮。
皇太極大喜過望,當即封王天相為千總,並把鑄造的這門紅夷大炮命名為——天祐助威大將軍。
但是,現在這份殊榮,恐怕要歸楊承應所有。
楊承應其實一開始也不懂紅夷大炮。
事實上,他最初把十幾門紅夷大炮都當作是鐵做的,心裡還在琢磨怎麼用逆向工程,造出紅夷大炮。
後來,是孫元化告訴他,這些大炮是銅鑄造。
孫元化還說,可能因為時間放的久了,外表看不出來。
當然啦,這是孫元化為挽楊承應的面子,說的不傷大雅的謊話。
楊承應也知道,只是沒點破罷了。
“想不到,先生如此上心,已經設計出圖紙。”
看到鐵鑄火炮的設計圖,楊承應頓時大喜過望。
孫元化笑道:“將軍提起此事後,我就一直在琢磨這件事。也抽空做了一些小實驗,還和茅先生書信交流。
最終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若是用‘失蠟法’或許能鑄造出將軍想要的鐵炮。”
失蠟法,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精密鑄造工藝。
有精度高等優點,也有受季節影響的缺點。
“好,等進入冬季,就用鐵鑄造火炮!”
楊承應欣喜的說道。
“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還沒有經過實踐考驗,不知道最終能不能成。”孫元化謙虛的說道。
“不成也沒關係。反正我有的是原料,如果到時候覺得不夠,我再去想辦法。”
這樣的大殺器,還心疼錢?
當然是不惜血本啊。
楊承應還想將來放在艦船上,對付葡萄牙等西方,或者是去一趟倭國。
保護海上“貿易”,順便吆喝一句“開門,送貿易”。
錢不就滾滾而來。
看完圖紙,楊承應和孫元化來到他寶貝的火炮部隊。
經過上次的教訓,楊承應把火炮部隊的人員進行了一輪更換。
改成一老帶幾新的配置,學習火炮射擊技術。
新人戰場經驗薄弱,但是勝在年輕,可以迅速接納新技術。
再加上掃盲活動的開展。
這些炮兵,終於有了那麼一點點意思。
但也僅止於此。
不過,楊承應沒當面表現出來。
孫元化卻看出來了。
等走遠一些,孫元化笑著問道:“將軍似乎對這支火炮部隊不太滿意啊?”
“已經很好了。”
楊承應怕他誤會,趕緊加了一句:“真的,很好了。”
“那,將軍為什麼還是悶悶不樂?”孫元化好奇的問。
“太粗糙了!”
說這話時,楊承應也有些急了。
他前一世雖然是軍校高材生,學的卻不是炮兵專業。
對古代的火炮瞭解也不多。
“將軍,心目中的火炮射擊是百發百中。”
孫元化笑著搖了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