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7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神’演繹的影像顯示:這顆紅色的恆星周圍有八顆行星環繞,由內向外數的第四顆行星表面泛著淡紫色,看紋路那肯定就是巴隆星了。視野掠過巴隆星快速向恆星方向推進,一顆略小於巴隆星的行星飛入視野,隨即被鏡頭鎖定。
這顆行星有些古怪,被恆星照亮的部分呈現出同心環狀的色彩變化,由亮黃、黑褐、鏽紅等等顏色交替著沿著大致的環形相互過渡而成,這應該是它表面不同地貌、物質成分以及光照度分佈差異的表現。乍看上去就像一顆色彩斑斕但毫無生氣的巨大瞳孔。
隨著畫面繼續推進,能看得出這顆行星的邊緣也有一根根伸向太空的細線,而且數量比當初在巴隆星太空看到的還多。隨著距離越來越近,細線逐漸變成了眼熟的光點串,最終呈現出順著精準軌道和間距升騰的六邊形飛船,它們一艘接一艘的在眼前滑過,與虎賁和藍波在巴隆星上看到的情形一模一樣!終於可以確定‘天神’的來路了——他們和巴隆星人同處一個星系。颶風之牆、金屬之城以及‘通天塔’都是這些大蘑菇的傑作!
影像繼續播放,看來‘天神’也醞釀了一部長片回饋遠征隊。
畫面切到了夜色中的‘通天塔’,只見虎賁和藍波的身影正踩在一艘六邊形飛船上導致它轉換為懸停狀態。從視野角度看這估計就是當時盯著二人的那隻‘小粽子’拍攝的影像,沒想到虎賁自認為隱秘的行動卻是對方一直看在眼中的雜耍表演!
這時,畫面撇開了‘小粽子’視野,追上這艘懸停飛船上方的那艘向太空飄去。鏡頭追隨這條飛船佇列轉向恆星的方向極速推進,只見進入畫面的飛船佇列逐漸增多,它們都大致朝著同一個方向的螺旋形軌道向恆星方向匯聚!遠遠看去,就像是這顆火紅恆星向周圍虛空中揮舞著的道道鎖鏈!儘管是比例不明的虛幻影像,但聯想到當初所踏上的那艘飛船體量,這場景還是讓隊員們的意識模組‘瞠目結舌’!
飛船佇列不斷彙集在距離紅色恆星很近——近得‘球幕’都顯示不出恆星的全貌——的空間中,只見鏡頭前的這條飛船佇列開始調整隊形,有序的邊繞著恆星公轉邊相互接近,最終對接在一起。
視野隨後離開了完成對接的這組飛船陣,閃退了很遠的距離後從另一個視角展現了飛船對接區域的景象。只見大片大片的由六邊形飛船拼接而成的蜂窩狀空間實體擋住了附近的恆星光芒!隨著鏡頭繼續拉遠,這些實體如同一片片形狀各異的、不透明的星雲般漂浮在虛空之中,紅色恆星的亮光從它們後方溢位,給這些‘雲彩’鍍上了一圈閃亮的金邊!這些‘雲彩’大部分間隔很遠,稀稀拉拉但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空間中,也有少數幾片距離相對近的透過幾道細長的飛船拼接陣列連在了一起。
“哇~”虎賁的意識模組禁不住發出驚歎:“這難道是建造戴森球麼?或者是戴森雲!”
“戴森雲?”螺旋問:“那些金屬之城是生產這些的?”
她透過與資料庫中的科技史比對,從這些影像剪輯中看懂了金屬之城的‘支柱產業’。這倒是驗證了“畫面語言不分國界”的老話,而且現在還能進一步拓展成“影像語言不分星球”!
“他們要把恆星當作天然反應堆!”藍波緊接著嚷出了原理。
他說得基本準確,這是人類二十世紀時就已提出的古老概念了。人類一直為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爭論不休。巨大到難以想象的工程量、長久到難以忍受的工程耗時以及至今仍無法解決的空間力學等等問題讓它只能停留在幻想的層面。即便是退一萬步:將戴森球簡化縮小成能部分利用恆星能量的戴森雲,其工程體量也足以把太陽系的各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帶榨乾,對於人類來說仍是無法承受之重!
“沒想到能看見真實的戴森雲!”虎賁感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