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楊玄感在行動 (第1/2頁)
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幷州南北長、東西窄,東西兩側是連綿不斷的山脈,中部又被大山分為定襄(大同)盆地、馬邑(忻州)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河東盆地,所以幷州的整體地形很像是樂器裡的“葫蘆絲”。而貫穿南北的汾水等河流則是通氣、產生音律的葫蘆和竹管,至於東邊的太行八陘、西邊流入黃河的左右走向河流,如同是竹管上的“孔”。
為了應對北方的東\/突厥,以及作戰任務,大隋王朝根據幷州的地形形貌,將幷州劃成南北兩大“戰區”——系舟山以南的太原等郡為幷州後勤重地;而系舟山以北的定襄和馬邑、雁門、樓煩四郡,則是劃為定襄道總管府。
定襄道總管是楊玄感,而楊廣為了讓他方便行事、不受地方文官掣肘,還任命他為定襄郡太守、總管。
楊玄感十分孝順、不善外交博弈之道,再加上母親和妻子的強勢,一直給人很懦弱、很窩囊、很無主見的感覺。在他擔任禮部尚書之時,更是把大隋外交搞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導致每個人都大為惋惜,說楊家虎父犬子、楊素後繼無人,甚至就連他本人也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之中。
可是楊玄感離開中樞,擺脫了家族和母親、妻子的束縛之後,卻是如魚得水、如有神助一般,煥發出耀眼的光彩。他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愣是將貧瘠落後、戰亂不斷的並北四郡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人瞠目結舌、無法挑剔。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楊玄感變得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自信了。他為了更好、更及時的應對阿史那三兄弟的內戰,以及東\/突厥戰局變化,便上疏朝廷,將定襄道總管府從馬邑郡善陽縣搬到北方的定襄大利縣。
定襄郡位於陰山以南;山之北則是廣袤無垠的草原,由於此郡是邊塞,且又地廣人稀,故而全郡只有一個大利縣。楊玄感走訪全郡、詳查地形,於是又在郡內的戰略要地設下武川、白道、金河、卓資、原陽五個軍鎮。
東\/突厥近來內戰頻頻,楊玄感率領一萬精銳進駐白道軍鎮,此鎮的東北部是白道南隘的武川鎮、西北部是金河軍鎮。從這裡往西,則是雍州北部的榆林郡。他駐軍於此,便是打算與榆林太守兼總管張長遜守望相助、連成一片,一同守禦北方大地;以免突厥“亂兵”南下,破壞大隋北地的民生。
然而率軍抵達白道軍鎮,楊玄感才知道張長遜先行一步,他已經率領六千精銳向西北進軍,與五原太守兼總管劉大俱囤兵於大青山和狼山的隘口,一起威懾西北方的突厥南部汗庭。
聞得此訊,楊玄感卻是沒有感到一絲意外,畢竟張長遜也是出了名的鎮邊名將,若是東\/突厥發生大戰的時候,不作絲毫反應,那他便是嚴重的失職。
安頓好軍隊,楊玄感在軍鎮幢主趙懷義的引領之下,和定襄道檢校副總管段達、長史唐儉、副將元務本和唐禕等人一同來到軍鎮官署。
一行人來不及吃上一口飯,便開啟地圖,商議軍情。
眼見楊玄感對著地圖久久不語,段達目光看向楊玄感,沉聲問道:“總管,張太守離開了榆林郡,合兵一處的設想已然成空。我們究竟是北上、佔領白道要道,還是與張、劉二人匯合?”
楊玄感默然半晌,搖頭道:“我們哪兒都不去,就在白道鎮養精蓄銳、休養生息。”
段達乃是北周朔州刺史段嚴之子,早在前朝便是楊堅親兵統領之一,大隋建國後,因功遷為車騎將軍,高智慧等人在南方謀反作亂之際,段達率領一萬州兵鄉勇,平定了兩個郡的亂兵,後來又打敗了汪文進幾支精銳,因功加任開府。楊廣繼位後,加封段達為遷左翊衛將軍,然而他跟著宇文述在關中軍改之時,惹來了震驚全國的叛亂。
事後,段達被免去左翊衛將軍之職,外放為定襄司馬,當定襄總管府成立,楊廣便加封他為檢校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