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傑西聽完我的講述
瞪大眼睛
表現出來很驚訝的樣子
她說:“想不到你們中國的這種神仙鬼怪故事這麼多。”
我呵呵一笑。
這算什麼呀?
你有沒有聽說過,我們中國人有一句說法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邙山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古墓葬集中地。
那個地方匯聚了,從西周到清代的各種古墓葬數十萬座。
邙山古墓群,就是我們所說邙山上所有的古代墓葬排列組合的陵墓群。
這些陵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封土堆。
考古及文獻資料表明,目前邙山陵墓群包括有東周時期的王墓八座,東漢帝陵五座,曹魏帝陵一座。
西晉帝陵五座,北魏帝陵四座,五代後唐帝陵一座,堪稱中國陵墓群之大成。
傑西聽完說:“你們中國的歷史真是非常悠久,那古代這麼多王朝,為什麼要在那個地方修建陵墓呢?”
我說:“這很簡單吶,因為那個地方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先後有十好幾個朝代都在那裡建設都城。”
王朝的統治者在營建都城的同時,還考慮到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造陵墓。
北邊的那個邙山,它背靠黃河,南望都城,地勢開闊,環境優越,所以說是大家心目中的風水寶地。
因為中國的歷史王朝不斷更換,都城不斷建設,邙山上的陵墓群也就因此不斷累積。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松柏林立,冢臺高築的文化奇觀。
傑西望著我說:“那你說的中國唯一的墓葬文化博物館又是怎麼回事?”
我告訴她:“這些墓葬大部分都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當地的城市建設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不少古墓。
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考古發掘的數目越來越多。
當地文物部門決定對一批不同時代,不同型別有一定的考察歷史,學術價值的墓葬進行復原展示,便於陳展和學習研究。”
於是在1984年開始建設博物館,87年建成,並且對外開放。
後來又對它多次進行擴充和改建,目前展示涉及了九個王朝25座典型墓葬。
發掘展示了北魏宣武帝景陵等等,還建設了專門的壁畫和畫像磚的專門展館。
因為它裡面的展示文化是古代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的縮影,在整個中國都是獨一座的。
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人們的墓葬文化也是不同。
我給你分開來介紹一下,讓你對我們中國的墓葬文化有一個系統的瞭解。
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墓葬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晚期。
到了新石器時代,墓葬形制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
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一般都比較小,墓葬之間差別也不大,很多都是單人墓葬。
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後出現了階級分化,導致墓葬的形制大小,隨葬品的多少都有了一定的差別。
特別是到了商周時期,隨著階級分化的進一步發展,等級制度的確立,墓葬有了更為嚴格的等級區分。
一些上層貴族的墓葬,墓室比較宏大,出現了墓道還有多層的棺槨。
有的還建設有用於祭祀的建築,隨葬品也愈發豐富,包括珍貴的青銅器,玉器,漆器,陶器等等。
商周時期的高等級墓葬還發現有人殉,以及陪葬車馬坑。
東周時期開始出現高大的封土堆,一般來說,墓葬地下形制越大,地表的封土就越大。
這樣發展到了秦漢時期,秦代和西漢的帝陵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像秦始皇陵,漢武帝的茂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