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印度基本國情之“三多” (第1/2頁)
開心可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印度基本國情之“三多”——語言多、宗教多、民族多,這也使得這個國家充滿了神秘色彩和獨特魅力。
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在近 5000 年的漫長歲月裡,它曾數次遭遇外族入侵,並長時間處於外來勢力的統治之下。這種頻繁的歷史變遷導致其主流文化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改造甚至替代,從而孕育出了別具一格、絢爛多彩的印度文明,贏得了“世界三大博物館”的美譽。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印度的“語言博物館”特質,也可以稱為語言多。印度堪稱世界上語言最為繁雜的國度,其語言體系可分為 4 大語系,總計包含多達 1652 種不同的語言及方言。其中,較為重要的語言共有 18 種。更令人驚訝的是,除了廣泛使用的英語之外,印度至今仍然沒有一種統一的全國性語言。正因為如此,當印度各黨派舉行全國代表大會時,竟然需要配備 16 種語言的同聲傳譯才能確保會議順利進行。
其次,印度就是一個宗教博物館,也就是稱之為的宗教多。印度這個國家擁有著極其多樣化的宗教信仰體系,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宗教博物館”。資料顯示,超過 9957的印度民眾都信奉某種宗教,這意味著幾乎整個國家都沉浸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之中。
除了佔據主導地位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外,世界上現存的一百多種宗教在印度都有著各自的信徒。正如偉大思想家馬克思所描述的那樣:“這裡既有縱慾享樂的宗教,又有苦行僧式的宗教,充滿了矛盾與複雜性。”每個印度人都有屬於自己所敬仰崇拜的神靈,人們依據宗教來劃分群體,世間萬物也因宗教而被賦予特定屬性。
印度不僅盛產眾多傑出的神學家,而且還遍佈無數座宏偉壯麗的廟宇。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到處都可以看到供奉神明的寺廟以及祭祀用的神池。此外,不同的宗教對於牛、馬、羊等動物有著特殊的敬意,將它們視作神聖之物並加以供奉朝拜。於是乎,在印度的街頭巷尾便會出現這樣一幅奇特場景——牛馬悠然自得地漫步於道路中央,過往車輛行人紛紛避讓;原本令人厭惡的老鼠此刻也變得不再那麼招人討厭,甚至無人驅趕捕殺。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無疑給人們帶來了無盡新奇感。
在印度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湧現出許多特立獨行的人物。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佛祖悉達多·喬達摩,他毅然捨棄尊貴的王子身份,歷經多年乞討生活後出家為僧;而耆那教的創始人大雄同樣與眾不同,他主動放棄太子的顯要地位,選擇成為一名苦行僧,並忍受著螞蟻在身上肆意爬行數年之久。此外,還有那位令人敬仰的印度教徒、被尊為國父的甘地,他一生堅持素食主義,僅身著自織衣物,堅決拒絕擔任總統及任何其他高官顯位。
最後,印度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族博物館”,也就是稱之為的民族多。這裡的民族構成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經過長期的融合與演變,形成了如今擁有 414 個部族和 500 多支土著族群的壯觀景象。其中,人口超過 2000 萬的民族多達 11 個。由於人種混雜,印度人民的外貌特徵和膚色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差異。
漫步於印度那充滿異域風情的街頭巷尾,人們彷彿置身於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之中。在這裡,不僅可以邂逅眼神深邃、鼻樑高聳的雅利安人後裔,他們的目光似乎能夠穿透歲月的迷霧;還能夠目睹那些身材高大威猛的錫克族人,他們頭戴獨特的頭巾,英姿颯爽;更有面板黝黑的達羅毗荼人,以其獨特的膚色展示著大自然的奇妙造化。除此之外,或許還會驚鴻一瞥地遇見黃面板的蒙古族人,他們的出現讓人不禁感嘆人類文明的多元融合。
然而,正是這種如此多元的民族特色,使得印度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