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說明 (第1/1頁)
看不慣我就自己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本書作者只看了電視劇的前面十幾集,中間隨便點了幾集,最後的結尾看了幾集。本書的四合院人物性格基本是劇裡的,沒有偏激化。本書大部分內容是四合院外的劇情。
2.很多物價資料都是查了資料,比如農村造房木工的工資,有人說一天1元,有人說2元,有人說3元。本書就只選了其中一種價格。
3.實際的五六十年代,政策經常變動非常大,比如自留地、農貿市場,反覆幾次存廢,一年甚至半年內就兩回事了。本書就選其中的一段時間寫。
4.有的背景進行了簡化,比如工業券與票證,因為當時農村還有個農業券,為了減少複雜度,把工業券、農業券取消掉了,就只留大家簡單易懂的票證。
5.對物價進行了簡單化,比如豬肉有一等、二等、三等肉,都寫出來就太複雜了。
6.寫作之前,我查了很多資料有地方誌、論文、論壇、博文等等,查的資料越多,發現那個時代與我們所知所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有的地方一年吃不上幾回肉,有的地方一個月就能吃兩三回。
所以,拜託各位讀者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當做全國都是如此。。。真的不一樣。
7.滬市。
有出乎你們意料的資料,
只在
57年1月-64年5月,
76年7月-79年10月,
84年12月-85年4月,
87年11月-92年5月,
施行了肉票,其他時候沒有。
去問滬市99%的人,65年-75年,他們肯定會說要肉票,但實際沒有。交易收藏的網站也沒這樣的票。
記憶,甚至集體的記憶都可能是不準的……
當時的報紙、商業志、糧食志、各種公司的賬目記錄都還存在,是可以查證的。
8.本書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