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為答應,八年為常在。雍正十年卒,乾隆二年仍暫安於殯宮,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常常在,雍正七年初為常在。雍正十年卒,乾隆二年仍暫安於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顧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暫安於田村,後奉安泰陵妃園寢。
吉常在,不詳
蘇答應,雍正四年已入宮,雍正七年後卒。
英答應,原名蘭英。其餘不詳。
汪答應,不詳
德答應,不詳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伊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張格格,生卒年不詳,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雲惠,不詳
母子失和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為康熙表妹,時為皇貴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撫養,雖並非過繼,但因彼時中宮久虛,佟佳氏以副後身份統攝後宮,位份尊貴,佟佳氏膝下猶空,胤禛出生後數年方誕下一女,旋即而卒,故伊視胤禛為己出,殷勤備至,關愛有加,而雍正則蒙其庇廕,承其恩澤,算起來當是康熙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為四朝元老索尼,索額圖之侄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諡“仁孝皇后”)‘阿哥胤誐(生母為溫熹貴妃紐祜祿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為尊榮的一位皇子,因此從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視。幼時的胤禛乃憑藉著這層得天獨厚的機緣,被鞠養於康熙宮中,得到父皇的親自撫育,所謂“‘母’愛者子抱”,一時之間其樂融融,甚為溫馨和諧。他們父子間的感情基礎也因這層關係,而顯得特別深厚牢固。
清宮慣例,皇子出生後或由官員撫養,或由其他妃嬪撫養,總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誕下之後獨不可付與生母撫育。這可能是為了杜絕後宮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體上杜絕了后妃預事及外戚禍國的弊政。但是這種“防弊”之策也非一無瑕疵,由於缺乏接觸和溝通,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出現親生母子間互生隔閡,彼此猜忌,感情不睦,關係漠然等如是尷尬的境況。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陌生而緊張,冷淡而無奈。
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胤禛從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撫養(胤禛後來回憶佟佳氏時曾感念其“稿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清世宗實錄》第十一卷,第九頁。),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生恩不及養恩大”,所以胤禛感養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親近,反而與親孃生疏則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甚或這種情感上的親疏還“延及”到雍正的子孫,乾嘉年間佟佳氏累次加諡,但是作為皇帝的生母烏雅氏卻偏偏沒有這種殊榮,彷彿她是什麼不相干的人,生生地被拋在了一邊,極不尋常之中隱隱地透露出雍正和德妃之間“耐人尋味”的“母子”關係。)
第二,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位份尊貴,自康熙第二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康熙朝四輔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兒)死後,一直位列皇貴妃之位,即所謂的副後,掌管後宮,是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貴一定讓年幼的雍正產生一種依屬感和安全感,出於生存的本能他必定會竭盡全力地去討養母的好,以期獲得她的歡心,久而久之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下則難免“淪為”一個懂得如何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勢利眼兒”,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的態度想來也會由於養母的存在和在宮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過分親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表現出一種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緒,生母德妃看在眼裡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