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聲的談論不時也會傳到他的耳中,葉暢只是當作沒有聽到。轉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那棵老槐樹下,也就到了這吳澤陂的村口。
“郎君,我們去哪兒?”響兒昂起臉問道。
“先去家裡的地看看。”
響兒點了點頭,她頭上梳著的髮髻就輕輕顫了起來,典型的三丫髻,只不過沒有用髮釵固牢,因此有些頭髮散落到了她的額前。小姑娘折下一根小樹枝,捋了葉子便做成一枝木釵,將它叉在了自己的頭髮上,回頭向著葉暢一笑。
他們家的田離得村子有些遠,路上聽響兒說了,原來這田倒不是真正屬於葉暢,而是屬於整個葉氏宗族,只不過分到葉暢這一支耕種。葉暢之父葉思外出前將田佃給了族人,而葉暢與響兒的衣食便靠著這十畝田收的租子。
足足走了半個時辰,也就是後世的一個小時,葉暢才看到了他家的十畝田。這十畝田的地勢較高,位於覆釜山下的一處緩坡,田中已經乾裂了,種著的莊稼葉暢不認識,但從它們的乾枯狀態可以判斷,再沒有雨水,它們就要完了。葉暢皺起了眉,這一帶附近有兩三百畝田,想必是村子裡不少人的生計之源,看來陷入麻煩的,不只是自己一戶,可是為何沒見著農人來引水澆灌?
他對歷史甚為熟悉,在山區支教的那幾年,幾乎將自己能找到的一些有關史料翻了個遍,甚至連技術史之類的偏門也看過。因此仔細一想,便知道其中的道理,中華雖然一向倡導精耕細作,但農業技術的真正高峰,還是在人口迅速增長的宋時,這裡是高坡,引水困難,以唐時的農業技術,尚未普及這種技術。
但族老不組織人一起,哪怕肩挑手提弄些水來澆灌,讓葉暢有些意外。
“為何無人擔水?”
“前些時日還有人擔,但這十來天,大夥都灰心了。”響兒道:“大夥都商議著要湊份子,去請覆釜山玄感觀的觀主下來做法事祈雨。”
“祈雨……”
這大約是最常見的抗旱方法了,葉暢低著頭,看了看鬱鬱蔥蔥的山林:“山裡有沒有水?”
“山裡也沒什麼水,便是有,也引不過來啊。”
響兒迷迷糊糊地回答,已經過了中午,走了這麼遠,當真是又累又倦。看她這模樣,葉暢心中有些不忍,便讓她先回去,自己還要四處轉轉。
“郎君萬一不記得路了怎麼辦?”聽到這,響兒不放心地問道。
“我記得,跟你來的時候,我把路都記下了。”
聽得他這樣說,響兒想到家中尚未打掃,還有不少家務要做,便迷迷糊糊地轉身回頭。
葉暢一人站在自家田裡,下去還捏了捏土疙瘩,確認了土壤的墒情之後,搖了搖頭,再起身看著響兒的背影,慢慢地向著村子回去,他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把目光投向了旁邊的山。
山中一定有水,這一片山林如此蔥綠,證明附近可能有泉眼。葉暢對於山林中覓水並不陌生,他所支教的山村便曾經面臨非常困窘的連繼兩年乾旱,是專業探水隊來解決這個問題,葉暢當時便乘機跟著專業探水隊學了點經驗,用在這僅僅旱了兩個月的地方,或許能有些作用。
關鍵要順著山脈走勢尋找水源。
他見時間尚早,便順著山坡向上,時不時用手中的棍子扒一下地面,看看土壤中的溼度。這吳澤陂山勢峻俏,風景秀麗,特別是此時,尚未經過安史之亂的巨大破壞,因此植被保持得非常好。放眼所望,盡是碧綠,而一片綠蔭之下的地面,也多草叢、灌木。林間鳥語花香,全然沒有外界的乾枯旱景,讓人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好個人間清涼地。
這樣的地方,不可能找不到水源,按理說,即使是官府不出面,地方的鄉紳宿老也應該會牽頭來取水才對。
不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