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燒製青磚 (第1/2頁)
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大家制造磚坯的同時,陸子龍又抽調了50名族人和他一起在河邊附近的山坡上修建磚窯。
陸子龍觀察了一下週圍的環境,選擇在山坡的迎風面,依靠山壁沿地形挖掘建設磚窯。這裡排水良好、通風乾燥,不容易被雨水或山壁滲出的水侵蝕破壞,是一個理想的建設磚窯的場地。
陸子龍最初製陶採用的是最原始的“平地堆燒法”。
這種方法由於火力不集中,窯內溫度不高,大約只有700℃左右,得到的陶器強度較差,很容易破損,成品率低。
要提高陶器的強度,和製造耐用的城磚,就必須提高窯內的溫度,因此陸子龍這次準備做一個立式窯,這樣窯內溫度就能達到1000-1300度,能夠燒製青磚和陶瓷。
當然要修建這樣的立式窯,也是需要建材的,於是在正式建磚窯前,他讓工匠們採用原來的“平地堆燒法”將陰乾的磚塊燒出了幾千塊陶磚(其實就是紅磚用來建造立式磚窯。
陸子龍帶領族人在山體緩坡上,利用自然山勢,設計了一個立式倒焰窯,這個窯由操作間、窯門、火膛、窯室、窯床、煙道等結構構成,通長約 10 米。
窯門磚築券頂,高寬約 1.1 米,既達到聚熱效果,又便於裝坯取磚。
而火膛呈喇叭形。窯室,口大底小,斜壁內收,口部徑長約 4 米、距火塘深約 4 米,可裝燒一千塊磚。
窯床高於火膛約 1 米,平面呈半月形,長徑達 3 米,外圍有平底溝槽作排水之用。
煙道位於窯室後部,先挖槽再砌磚與窯室隔開,下口寬 2 米,有磚砌吸菸孔,自下而上喇叭形收縮成長 1米、寬 0.5 的長方形,既增大了煙道的吸力,又不會造成熱量流失。
窯門外兩側均有用磚石壘砌的護牆,窯門前操作間與地表平齊。
修建這個磚窯陸子龍用去了5天的時間。在磚窯修建好後,他先將這個窯預熱了一下,檢查窯壁修建的是否結實。
把窯體上裂出的縫隙用陶泥填滿。待這座窯壁乾燥後就能可以入窯燒磚了。
幾天後,窯壁乾燥了。陸子龍將陰乾的磚塊放入磚窯,碼放整齊,磚與磚之間留有縫隙,好讓爐火均勻的透過每個磚塊,磚塊由地而向上豎直堆放,直到窯口,除透氣孔外將窯頂用泥封死。
然後在窯門放入木柴點火燒窯。
點火後陸子龍時刻關注窯內火焰的顏色,火焰顏色由紅黃逐漸轉成橙黃色,說明窯內的溫度逐漸在上升,此時窯內的溫度在700度左右。
當窯內火焰轉變成明亮的白色後,就保持住這個火力,此時窯內的溫度已經達到了1000度以上,持續經過十天的燒製後,坯體被燒結。若此時慢慢熄火,外界空氣進入窯內,出來的是我們常見的紅磚。
若是想要青磚,需要在高溫燒結磚坯時,用泥封住窯頂透氣孔,減少空氣進入,使窯內溫度有利於磚體成分的還原,坯體的紅色高階鐵氧化物被還原為青灰色的低價鐵氧化物。
為防坯體內的低價鐵重新被氧化,在用泥密封住透氣孔後,陸子龍又製作了幾付扁擔,將陶盆放入籮筐中,帶領大家從河中挑水到窯頂,緩慢洇滲(倒水猛洇,易造成窯體爆炸),大約四天洇成。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熄滅爐火,等待磚完全冷卻後出窯。
陸子龍也是第一次製作青磚,這些磚窯的知識多數來自中學時的課外閱讀,還有一些是聽爺爺說過的。
還記得爺爺曾經讓他猜一個謎語 “地上臥個獾,尾巴撅上天,秸稈吃幾垛,井水能喝乾”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青磚窯”,這個謎語很形象的將磚窯的造型,工藝特點都描繪了出來。
至於為什麼陸子龍建造城牆要用青磚而不用更為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