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驚人,應該說是沒有失誤的。
在邢子述老先生豪宅的大門頂上,曾掛著閻錫山給他老人家題寫得一塊匾,上書四個大字:學善奧義(取其音)。村裡老年人只記得其音,究竟這四個字如何寫?許多人卻不得而知。記得小時候,村裡一位老人為此還考過我,周圍站著許多人,其中一位印象特深,他就是我的族兄張潤全,是我們這一輩文化人中的領袖人物,年青時在豆羅中學讀過書,後因高考制度尚未恢復,因而錯過了進步的機會。這位老人說得也是這四個字,好像他問我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在這兒,我想起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與這位老人有關。他老人家想測試一下我的文化高低,村裡人認為文化必然與識文認字有關,認得字越多,說明文化越高。他老人家在地上寫了一個字,先寫了一撇,又寫了二橫,然後問我是什麼字。那時我剛上初中,學過的字也算不少,可這個字確實沒見過,連族兄張潤全也是搖頭。最後,那位老人告訴我們說:這是一個“牛”字。他見我們滿臉疑惑,隨後是這樣解釋的:這是一個歹牛,因為它不好好勞動,讓人把它的脊樑給抽走了。他這樣解釋,好像有點牽強附會,但也不無一點道理。
因為邢子述老先生的住宅,讓我想起這位老人。這位老人名叫邢雙玉,他老人家的小名叫牛子。老人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邢拾斤(一九五七年十月二日出生),村裡人也叫邢十斤,好像是出生時有十斤重,因此取名,也未可知。依村裡人的輩份排下來,我叫他老人家叔叔,隨內人又有“姑夫”的稱呼。我在小學讀書期間,他老人家曾教過我幾天。因此,平時我習慣稱他為邢老師。二兒子官名叫邢潤金,村裡人都叫他二十斤,這可能是他的小名,前幾年得了一場病,人在中年就走了,真是可惜。三兒子名叫邢福金,他的小名自然也隨二位哥哥稱謂,叫三十斤,前幾年娶了一位女人,還生下一個兒子,生活過得平穩安靜。
衣著:流動的時間
衣著:流動的時間
服飾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人類逐步走向文明的具體表現。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就懂得了用獸皮來護身禦寒。隨著絲綢布匹的出現,人類服飾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村民的穿衣打扮,過去一般是穿粗布衣。村裡男人多穿袍、褂、襖、褲。袍褂為禮服,長袍多開釵,袍的袖口形似馬蹄,也稱馬蹄袖。祖母生前曾對我講過,她老人家就會做這些服裝,甚至我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想象著祖父身著長袍、頭戴氈帽的光輝形象。尤其是左手撩袍拾階而上的姿態,令人回味無窮,充滿無限聯想。想象是美好的,可就是“不合時宜”。
婦女的主要服飾有:馬褂,坎肩,襯衣,圍巾,裙子等。女式馬褂的款式有二種:一種是挽袖,衣袖比臂長些;另一種叫舒袖,衣袖沒有臂長。長短肥瘦的流行變化,與男式馬褂差不多,只是女式馬褂全身施彩紋,並有花邊鑲飾。馬褂外套坎肩,坎肩亦用花邊裝飾,下身為繡花褲或鑲邊褲,腳穿繡花鞋。村裡人叫馬褂也叫有襟襖,褲子是又肥又大的那種,前面不開口,冬天自然是棉衣,頭戴棉帽子,腳穿棉鞋,老年人穿得是毛氈做成的那種靴子,頭上戴得也是毛氈做成的那種帽子。
所有這些,是我小時候見祖父就是這樣穿的。村裡有身份有文化的人,還穿一種袍子,想當於現在的大衣。聽祖母說,那種衣服穿起來好看又舒服,真叫人眼饞肚不飽。
現在,村裡人和國家一樣,也在進步,也在向前發展,反映在村民的衣著上也是那麼明顯,首先是顏色豐富多彩,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人們基本上不穿過去那種粗布衣服了,最歹也是那種的確良,要不就是尼龍之類的化學纖維,一般人也是穿得毛衣毛料,甚至在衣服裡面還有保暖內衣,很少穿過去那種又肥又大的棉衣棉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