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軒奏疏》卷四,載《閩頌彙編》;又見《粵閩巡視紀略》)。遷民的參加鄭氏義師途徑不一,有的是越界,
有的是乘三藩之亂。
6 道光《香山縣誌》卷八《事略》就記載了康熙&ldo;七年,遷民結黨為亂&rdo;。
門,善入強出,人不敢攖。又或百十為群,各執槍刀,強劫鄉間富室&rdo;1。
內地居民因之皇皇不安,政府官員也窮於應付。
三,清政府賦稅收入的減少和百姓的攤賠。
界外土地全部拋荒,自然無法從這些地方徵收賦稅,清政府的財政收入
因而減少。康熙十二年福建總督範承謨的奏疏中寫道:&ldo;自遷界以來,民田
廢棄二萬餘頃,虧減正供約計有二十餘萬之多,以致賦稅日缺,國用不足。&rdo;
2康熙十九年福建總督姚啟聖又說:&ldo;照得邊海地方播遷,百姓拋產棄業,流
離失所者二十年矣,朝廷正供以徙界缺額者四百餘萬兩。&rdo;3根據復界時工部
尚書杜臻的報告,福建省由於遷海廢棄的田地為二萬五千九百餘頃,同範承
謨所說&ldo;民田廢棄二萬餘頃&rdo;相合,可知虧減正課二十餘萬兩是福建省一年
的數字,缺額四百餘萬兩是福建一省從順治十八年到康熙十九年二十年間的
累計數字。廣東由於遷界損失的賦稅還要更多些,據康熙七年廣東巡撫王來
任的遺疏說,該省&ldo;每年拋棄地丁錢糧三十餘萬兩&rdo;4。如果考慮到鹽課、漁
課、商稅等方面的減額,再加上浙江、江南、山東各省的數字,清政府在賦
稅方面的損失肯定是相當大的。
當時,清朝廷因為連年用兵,財政入不敷出。順治十二年工科給事中王
命嶽在疏中就說過:&ldo;今國家所最急者,財也。歲入千八百一十四萬有奇,
歲出二千二百六十一萬有奇,出浮於入者四百四十七萬。國用所以不足,皆
由養兵。&rdo;1順治十八年還食言自肥,恢復了明朝剿餉,加賦五百多萬兩。在
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採取了責令界內居民攤賠的辦法來彌補部分缺額。&ldo;其
(界外)四十里之歲課,同邑共償之。至有所償過於其土著者。自江南
達東粵數千里,鹽場在界內者勿論,其界外缺額商賠之&rdo;2。&ldo;惟以浙、閩、
山東等處因遷而缺之課額均攤於蘇、松不遷之地,曰攤派,而鹽課之額極重
矣&rdo;3。
四,對外貿易停頓。
我國海上對外貿易在明代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明末崇禎年間由於&ldo;通
番獲利十倍,人舍死趨之&rdo;,出現了&ldo;窮洋竟同鬧市&rdo;4的興旺局面。清初實
行禁海特別是遷海政策以後,不僅私人海上貿易被阻塞,連封建官府直接控
制的市舶貿易也一度完全停頓。杜臻在奉派巡視廣東、福建兩省展界事宜時
說過:&ldo;是役也,有當行之事四焉&rdo;,其中之一是&ldo;故事:直隸天津衛、山
東登州府、江南雲台山、浙江寧波府、福建漳州府、廣東澳門各通市舶,行
賈外洋,以禁海暫阻,應酌其可行與否&rdo;1。他在巡視途中經過澳門,又談到
&ldo;禁海時番舶暫阻,澳人貧困。康熙二十年貢一獅子,求通商,以濟遠旅。
許之。由是番舶復通&rdo;。由澳門進口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