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倫序應在福藩,大寶之御無可遲滯之端&rdo;2。給事中李清、章正宸,進士鄭
元勛等人也持相同態度。李清記載:&ldo;北都變聞,在籍錢宗伯謙益有迎潞王
議。揚州鄭進士元勛密語予:&l;予語裡人解少司馬學龍曰:福從此始矣,神
宗四十八年,德澤猶系人心,豈可舍孫立侄?況應立者不立,則誰不可立?
萬一左良玉挾楚,鄭芝龍挾益,各挾天子以令諸侯,誰禁之者?且潞王既立,
置福王於何地?死之耶?抑幽之耶?是動天下之兵也,不可。&rdo;接著又說章
都諫正宸力主應&ldo;以福藩為國本&rdo;,&ldo;時草野聞立潞,皆不平;及(福)王
監國,人心乃定&rdo;1。然而,江南士紳中的一部分東林黨人卻從狹隘私利出發,
強烈反對由福藩繼統,原因是朱由崧的祖母是備受神宗寵愛的鄭貴妃,從萬
歷到天啟朝廷上圍繞著儲君問題展開的&ldo;妖書&rdo;、&ldo;梃擊&rdo;、&ldo;移宮&rdo;等轟
動一時的案件都同鄭貴妃有關,何況正是由於東林黨人的力爭,神宗和鄭貴
昨史公書來,雲:&l;上已航海而南,東宮亦間道出矣。&r;出司馬札示餘,餘時喜不勝&rdo;。這一訛傳在李清
《三垣筆記》中也有記載:&ldo;北都既陷,蔣輔德璟以致政抵高郵,雲先帝已北來,有見之天津,與周後及
內官數十人俱裝飾一樣。且雲郡邑不宜遽設龍亭哭臨。&rdo;蔣德璟在北京失守前夕以大學士致仕南歸,史可
法相信他的話自在意料當中。楊廷麟詩云:&ldo;可憐海上傳南狩,猶向延秋望六師。&rdo;(《楊忠節公遺集》
卷四,《恭挽大行烈皇帝六首》)楊廷麟時在江西,可見這一訊息傳布甚廣。
1 歸莊《左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路文貞公行狀》,見《歸莊集》卷八。
2 劉城《嶧桐集》,文,卷七。
1 李清《三垣筆記》下,《弘光》。祁彪佳(時任蘇松巡按)在自己寫的日記中也描寫了五月初一日福王
朱由崧到達南京時,&ldo;所過民傢俱供香花,縱市人瞻仰,都人以紗燈數百盞來迎。生員、孝廉時有伏謁於
道傍,人情歡豫&rdo;。次日,他在奏本中說:&ldo;昨者殿下駕入南都,士民歡悅,夾道擁觀,即此人情,可卜
天意。&rdo;見《祁忠敏公日記&iddot;甲申日曆》。
妃希望立福王朱常洵(即朱由崧的父親)為太子的圖謀才化為泡影。因此,
他們擔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舊案,自己在政治上將會失勢。在籍禮
部侍郎錢謙益當時被視為東林黨魁,他兩次從原籍常熟趕往南京,以&ldo;立賢&rdo;
為名,到處遊說,提議迎立潞王朱常淓。支援錢謙益的有南京兵部侍郎呂大
器、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等人。一度
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首席大臣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是傾向於東林黨的人物,
他內心裡對擁立福王有所顧忌,但又認為應該按倫序迎立神宗的子孫。
各種南明史籍在迎立問題上記載非常混亂,原因是弘光既立,先前持異
議者不免改口,局外人士又難免輕信風聞和自我揣測,弄出種種誤解。比較
而言,最可靠的記載是直接參與其事的姜曰廣所著《過江七事》1。按姜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