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裡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淮安距留都南京不遠,南京六部等高階官員雖然
很快得到了北京陷落的訊息,卻由於對崇禎帝和他三個兒子的下落不明,不
敢輕舉妄動,他們嚴密封鎖訊息,&ldo;禁訛言&rdo;,內心裡卻焦急不安。&ldo;諸大
老每集議事堂,惟相向攢眉,竟日無一語。或仰視屋之罘罳,咄嗟而已。間
曰:&l;事如不可知,將奈何?&r;竟以靴尖蹴地作嘆息聲,各各散走,以為常。&rdo;
1另一點是北京失陷的訊息傳到淮安時,福王朱由崧2、潞王朱常淓3以及周
王、恆王都因逃難泊居於淮安城西湖咀。4朱由崧和朱常淓也必然想到這一事
件對自己的前途可能發生的影響。
南京在明朝初年是帝國的首都,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後,南京作為留都
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北京相對應的中央機構。這種兩京制度
的特點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等決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門是名
副其實的中央權力機構;南京各衙門多為虛銜,公務清閒,任職官員被稱為
&ldo;吏隱&rdo;,但地位一般不低於北京相對應的衙門官員。在留都握有實權的是
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勛臣。
自從大順軍兵臨北京城下之日起,朝廷的一切政令無法發出,南京的高
級官員大概在接到崇禎皇帝&ldo;命天下兵勤王&rdo;的詔書以後就再收不到邸報了。
召兵緊急勤王和隨之而來的音信不通,使南京各衙門大臣、守備太監、勛臣
們越來越感到不安。四月初一日,以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領銜發布了&ldo;號召
天下臣民起義勤王捐貲急事&rdo;的南都公檄,檄文中提到&ldo;南北之耗莫通,河
山之險盡失&rdo;之類的&ldo;宗社危情&rdo;1,表明他們已經籠罩在一種不祥的預感之
中。四月初七日,史可法率兵渡江準備北上&ldo;勤王&rdo;;幾天之後,他誤信了
一個不可靠的訊息,寫信給南京詹事府詹事姜曰廣說,崇禎帝已乘舟由海道
南下,太子也從間道得以逃出,南京的官員們信以為真,一個個喜形於色,
奔走相告。2誰知第二天就傳來了朱由檢在三月十九日自盡於煤山的訊息,這
1 滕一飛《淮城紀事》,見馮夢龍編《甲申紀事》,《玄覽堂叢書》影印本。
1 陳定生《書事七則》。
2 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孫子,老福王朱常洵的長子,生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七月十五日,是崇禎帝朱由
檢的堂兄(朱由檢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3 朱常淓是神宗(朱翊鈞)的侄兒,其父老潞王(翊鏐)原封河南衛輝府。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常淓襲封
潞王,比朱由檢、朱由崧高一輩。
4 上引《淮安紀事》。
1 計六奇《明季南略》卷一,《南都公檄》條。
2 陳定生在《書事七則&iddot;書甲申南中事》內記載他親自往見姜曰廣,&ldo;姜公見餘,握手喜曰:有一佳訊,
訊息在四月十七日被從北京逃出來的原大學士魏炤乘證實。朝廷既已全部覆
亡,作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地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這裡當政和在
籍的大臣如雷轟頂,頓時亂成一團。對於他們來說,當務之急是立君。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