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築短牆,立界碑,撥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
失業流離死亡者以億萬計&rdo;1。康熙《漳州府志》的記載也大抵相同2。又,
該書卷十《秩官志》記知府有&ldo;房星燁,正黃旗人,貢生,(順治)九年任,
十一年郡城破,降賊,既而逃歸&rdo;。另據康熙《山東通志》記載本省任職官
員名單中按察副使項下有&ldo;房星煥,北直永平人,廩生,康熙四年任分巡武
德道&rdo;3。
參考各種記載,可以大致確定:先後提出過類似建議的並不限於一個人,
但直接引起清廷重視導致發布全面遷海令的卻是房星燁、房星煥兄弟。
查考遷海令的策動者究竟是誰,目的在於探討清初統治集團中不同力量
的動向。清廷中佔主導地位的是滿洲貴族,他們統率的八旗子弟弓馬嫻熟,
是陸戰的好手,海上交鋒卻固非所習,決策遷海可謂是揚長避短。依附清廷
的漢族官員或是由於傳統觀念,或是由於本身利害攸關,大抵都不贊成遷海。
遷海詔書發布不久,湖廣道御史李芝芳就&ldo;冒死條陳&rdo;八不可,其中說:&ldo;未
聞堂堂天朝,遷民避賊者也。今詔欲徙五省沿海邊民,何以垂訓後世?&rdo;
4後來,廣東巡撫王來任病危,不用再耽心&ldo;功令之所甚嚴,諸臣之所忌講&rdo;
了,直言不諱地反對遷界:&ldo;臣思設兵以衛封疆而資戰守,今避海寇侵掠,
慮百姓之齎盜糧,不見安攘上策,乃縮地遷民,棄其門戶而守堂奧,臣未之
前聞也。&rdo;1康熙七年四月,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也奏稱:&ldo;伏思天下一統,胡
為一鄭經殘孽盤踞絕島,而折五省邊海地方畫為界外以避其患?自古帝王致
治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況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漁
鹽最為財賦之藪,可資中國之潤,不可以西北長城塞外風土為比&rdo;2前引
漕運總督蔡士英(蔡祖籍為江蘇宿遷3)的私下非議也透露了個中訊息。從另
一方面看,清廷推行遷海政策時派往東南沿海各省的巡視大員卻毫無例外地
全是滿洲貴胄。兩相對照,多少可以觸及這一重大決策的內幕:滿洲貴族們
怯於海戰,決心犧牲一部分漢人的利益。作為滿洲家奴的房星煥正是摸準了
主子的心理,一言即合,得到越級提拔。
沿海遷界令發布以後,清廷於1661 年(順治十八年)八 月派出官員前
往各省巡視&ldo;立界移民&rdo;4。從這年九月起就隨著欽差大臣的來到,各地雷厲
風行地把瀕海居民驅趕進內地。遷界的範圍原則上包括了沿海各省。福建總
督姚啟聖在一份奏疏中說:&ldo;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
蔓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
1 《海上見聞錄》(定本)卷一。據夏琳《閩海紀要》捲上記,建議沿海遷界者為蘇納海。
2 康熙五十三年《漳州府志》卷三十三《災祥》。
3 康熙十七年《山東通志》卷二十五《職官》。房星燁、房星煥兩人的名字在各種文獻中寫法不一致,應
以《漳州府志&iddot;秩官志》和《山東通志&iddot;職官》為準。
4 江日升《臺灣外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