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2頁)
子金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很快第二紙詔書又到了,這次是任命董卓出任幷州牧,把一州的軍政大權交給他,並且幷州亦屬邊地,董卓曾經做過幷州刺史,看來朝廷的此次任命較之前次是動了腦筋的。
面對誘惑,董卓有些心動了。但他依舊清醒地認識到涼州對他的重要。在涼州的土地上,他要將有將要兵有兵。一旦脫離了故土,董卓雖為州牧,想有作為,恐怕還要從頭做起。顯然,他又不希望失去這次機會,怎麼辦才會魚和熊掌兼而得之呢?
他對就任幷州牧開出了自己的價碼:就任幷州牧可以,但我要帶上我的親兵。這對朝廷來說是聞所未聞之事,為臣子的竟然敢明目張膽地同皇帝談起了交易。憑此舉,就可以拿董卓問罪。可是,皇帝又能有什麼辦法呢?國家疲弱,實在無力對這樣的強臣做出處置。只要他能交出兵權,他有什麼要求,就儘量滿足吧。
董卓便得意洋洋地率領著三千親兵前往幷州赴任了。這三千親兵可是他從十幾萬驕兵悍將中優中選優挑出來的特種部隊。
第52節:三十二 會忽悠也能成大事(1)
現在這支國軍把槍口瞄準了朝廷政府,開到了澠池,朝廷政府害怕了,能不害怕嗎?政府連這支王牌中有多少兵員都不知道,誰知道他董卓從涼州帶出來了多少人馬?
況且,這次董卓是奉詔進京,名正言順。
現在種劭送來了天子明詔:停止前進。再往前走名又不順了,怎麼找個賴理由?
董卓決非一些品三國的大師們所說的那樣:是個只知蠻幹的莽撞之&ot;梟雄&ot;,比曹操還曹操的&ot;奸雄&ot;,點子他也多得很。
董卓在進軍洛陽途中有兩次上書,一次是在澠池,一次是在新安(今河南省澠池縣東)。《資治通鑑》和清人嚴可均所輯《全後漢文》則把它們混為了一次。
《三國志&iddot;董卓傳》注引《典略》中就記載了董卓的第二次上書,即新安上書。上書中是這樣寫的:
臣認為天下之所以會出現大逆不道的人,原因就在於黃門常待張讓等人侮慢天常,篡奪王命,他們父子兄弟霸據州郡,憑藉一紙文字就可以獲得千金的利益,京師附近數百萬的肥沃良田都被他們霸佔去了。這一切使得怨氣充塞,動亂不絕。我前一次奉詔討伐於扶羅--(董卓就任幷州牧的使命之一就是討伐於扶羅。於扶羅,南匈奴單於,活動在河內、河東一帶)--的時候,將士們又飢又乏,不願意渡河作戰,都要求先進京殺閹宦,為民除害,向朝廷討要軍餉。臣加以安撫,軍隊已經行進到新安。常言道: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
注意:董卓在這裡雖然仍舊把閹宦作為討伐的物件,但他卻隻字未提朝廷詔令,而是把手下將士擺在最為顯要的位置。也就是說,是因為將士的請求,我董卓才進京的。這其中不乏恐嚇意味。
董卓兩次上書拒命,卻對停止進兵洛陽的天子詔書置若罔聞,澠池上書,直至新安上書,再加上這之前的拒絕升遷及討價還價,皇權、聖旨在董卓眼裡不過是幾則安全套的廣告,聽不聽你的,那要看本前將軍高不高興了,朝廷?那是幹嘛事兒的?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您啊,一邊涼快去吧!
董卓現在需要的只是一個時機,要不,大軍早就開到洛陽城下了。在中央也有董卓的無間道高手--董卓的親弟弟董旻時任奉車都尉,在洛陽政變中也是一個活躍的人物,他夥同何進的家將,殺掉了何苗--無間道高手弟弟給哥哥發來了&ot;雞毛信&ot;:何進已壯烈犧牲,小皇帝逃到了北芒,朝廷已群龍無首,洛陽城中大亂,現在已處於無政府狀態!
眼下這種形勢,正是董卓進軍的最佳時機!走!眾將官!隨俺北芒救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