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 (第1/2頁)
神卜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我在昨日敲下“全書完”三個字的時候,渾身是顫抖的。
這本書。
其實一開始的背景並非是定在大秦,也並非是要寫秦始皇。
這位偉大的千古一帝。
是很難把握那個度的。
讀者三三覺得我把始皇帝寫得有點仁慈的老人家的感覺。
當然,三三說得很對。
還有一些人說我在抹黑始皇帝
其實我感覺並沒有。
反而還對始皇帝的性格進行了一定的迴護。
歷史上的秦始皇,可不是小說中的那般對主角亦或者對李斯啥的一再仁慈。
他是一位雄才大略,殺伐果斷的人。
可以說,他的威嚴是靠殺伐樹立起來的。
年幼的他,返回秦國。
在皇宮中有嫪毐跟他母后禍亂內廷,朝廷上呂不韋竊神器而自重。
這是何等的挑戰?
若他單單如某部電視劇中的優柔寡斷的形象,早就被兄弟成蛟給擠兌下去了。
所以,對於秦始皇,我在書中都是以始皇帝或者其本名來代指,未曾用過現如今的什麼“政哥”。
一方面,書開始的時間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六月左右,距離三十七年七月駕崩還有三年時間。
喊他政哥,年齡上是不符合的。
其次,就是上述提到的,秦始皇是一個嚴肅的人,換言之,他總是喜歡板著一張臉,不苟於言笑。
對於這種不太嚴謹的稱呼,他老人家肯定是不太喜歡的。
當然,這就扯遠了。
我在寫這本書之前,是某關於大秦電視連續劇的劇迷,從第一部到不倫不類的後宮收官之作,都有涉獵,並且還研讀了原著。
參照了些許史料,如《史記》等等。
至於書中的謬誤,比如“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個似乎是明代出現的。
但大秦也卻是有“王上萬年”的些許稱呼。
所以,我也就將錯就錯。
這個對於劇情的推動不是很大,但是有部分考據讀者因此而提出質疑,我表示深感抱歉。
還有始皇帝自稱“寡人”居多,或者用“孤”,對於“朕”這個詞彙,多見於書面語,也就是詔令的時候才會使用。
其次再就是詔書問題,大秦是御史大夫和丞相共同掌握詔書下達的一個流程機制以及中車府和一些內侍機構也會參入進來,流程很複雜。
所以,歷史上的趙高篡改詔書,是直接說服了丞相李斯,就可以繞開御史大夫篡改成功。
我為了避免流程太複雜,在書中就單單提到了御史大夫和丞相。
還有趙高的身份,我之前寫的時候就只參照了《史記》,趙高是趙人,沒想到司馬遷還有個記載,說趙高是大秦宗室。
所以我在書中設定的就是,趙高是大秦的皇室,但卻是趙人。
仔細一推究一下,這個也很符合趙高為什麼後面對大秦進行破壞,否則他好好的大秦宗室,他為什麼要顛覆大秦江山?
這不是蛋疼嗎?
啊呸,他沒有蛋!
其次,大秦的法律,秦始皇時期的法律,我參照了睡虎地秦墓竹簡。
裡面的法令並非是司馬遷所提到的那般。
是所謂的嚴刑峻法。
但其中的細則頗多,太過於細化了法則,讓大秦百姓人人自危,生怕自己會突然觸犯到法令。
這也是秦法中最為人所苛責的部分。
至於嚴刑峻法。
我推測是胡亥搞出來的,這一點,在《史記》中有所體現,比如最出名的陳涉世家中有這麼一句“二世元年七月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