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然也有的被後人拾起,發揚光大,勃發出無窮無盡的活力。據有關方面統計,但凡有50年曆史以上的所謂老字號,不論是在中國其它地方(主要集中在天津)或是在上海,百分之七十已經泯滅;百分之二十尚生存著,但情況不佳;真正在改革開放年代重新煥發生機、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社會影響能夠超過以往歷史的,僅佔百分之十!
讓我們還是回到恆源祥,回到劉瑞旗。
在中國,一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往往是與第一把手的能力性格,與第一把手的魄力意識是密不可分的。舊社會是如此,改革開放以後的新社會也是這樣。
中國有一名古話: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一個真正大有作為的人,必定要經過貧窮、苦難、反覆挫折的磨練。
1958年,劉瑞旗降生在上海一個窮苦的城市貧民家庭裡。他的父親劉宏祥早年在河南老家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他吃盡千辛萬苦從舊軍隊裡逃了出來,一路流浪,到了上海,在黃浦江畔一個煤炭裝卸碼頭裡當了一個挑煤工。看過京劇或電影《海港》的人都曉得,這是一個何等危險而又辛苦的工作,說得白一點就是一個苦力,靠搏命、靠力氣掙幾個血汗錢。不幸的是他20歲那年,由於喝了不乾淨的冷水得了傷寒——命運竟有如此奇怪的地方,當年沈萊舟的父親也是得了傷寒而喪命的。但劉宏祥的命運似乎比沈萊舟的父親沈綏之要稍稍幸運一點,或許講是更為痛苦。他沒有死,但卻發燒燒壞了神經,聽得見,但不會說話,只會咿咿呀呀非常吃力地吐出幾個音節。劉瑞旗出生以後,一直到父親2003年去世,都沒有聽到父親稍微完整地說過一句話。這對他來講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真可謂“內心的痛苦無法敘說”。解放以後,走“過山跳”、扛大煤筐這樣危險的行當一去不復返了。劉宏祥進了煤球廠,當了一名工人,不幸的是晚年還被衝床衝去了一個手指。劉宏祥沒有文化,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他對自己的子女卻寄予厚望,再窮再苦也要讓他們讀書——這是劉瑞旗終生感激父親的。劉宏祥待人熱心豪爽,非常肯幹,退休了還閒不住,幫別人修腳踏車……一直到劉瑞旗當了集團的老總,有了錢,讓他在家裡享清福,但他依然閒不住,鄰居有什麼事要幫忙,都能看到他蒼老的身影。劉瑞旗回憶起自己的父親,不無感慨:父親正是以自己一個勞動人民樸實的品格,潛移默化,教會了我去怎樣做人。
。。
蟄伏 1(3)
劉瑞旗的母親王秀英也出身農村,8歲就跟隨父親逃難到了上海,在上海擺一個小菜攤安身立命。但不幸的是不久她的父親便撒手人寰,留下了二女一男三個孩子。王秀英是長女,很小便挑起了養活弟妹的擔子,女大當嫁,於是便由親戚介紹,嫁給了同樣貧窮但心腸甚好的劉宏祥。此時上海已經解放,但許多勞動人民的生活依然相當清苦,生第一胎時,為了省些錢,王秀英是挺著大肚子回到河南老家去生產的,結果生下的是頗為罕見的龍鳳胎,但由於鄉下條件有限,女孩活下來了,就是劉瑞旗的姐姐,而男孩卻不幸夭折了。
1958年,劉瑞旗在上海出生了。作為長子,父母自然十分寶貝,給他起了個小名叫“毛頭”,以示疼愛。現在有些老鄰居看到劉瑞旗依然會叫他“毛頭”。而身為一個大集團總裁的劉瑞旗就會笑得十分燦爛地爽朗回答“哎”!當時他們住在南京路上海雜技場對面的弄堂裡,與靜安區中心醫院僅一牆之隔。父親晚年得了風溼病,腿腫起來有水桶那樣粗。劉瑞旗總忘不了,父親住在醫院裡,他站在後窗還能看到父親站在病房的視窗前向他招手並露出苦澀的微笑。
劉瑞旗生下來十分瘦弱,個子也小,但相貌英俊,國字臉,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而且非常安靜,他不愛說話,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