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的後人能夠從先人的經驗中吸取有用的知識。避免重蹈覆轍。
這大概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中華文明智慧傳承吧。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是需要時間去體會的,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奉承的話。
就像有人問賣茅臺的人:“年輕人現在都不喝茅臺了,以後的茅臺賣給誰呢?”
據說當年的茅臺老總說了一句經典的話:“不是年輕人不喝茅臺,是年輕人還沒到喝茅臺的年紀。
他以後走上了社會,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一定的社會閱歷之後,他們也會自動愛上茅臺的。”
所謂茅臺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
中間的道理只有經歷了一番社會的經驗之後,才能夠領悟。
我相信喜歡上喝茅臺的人,大概都明白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就像喜歡收藏的人,愛上收藏,肯定是在很小的年紀都受到薰陶,耳濡目染。
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自己的審美,文化,品位,經濟實力和鑑賞能力都具備了。
這時期心智也成熟了,慢慢的他們就會出手收藏藏品。
這是一個緩慢的培育的過程。
所以有經驗的商家,他們看的是一個人的長期成長收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從長期的利益來考慮的。
這也是很多人在改革開放初期,崇拜歐美國家和日韓這些國家工匠精神的原因。
在工匠精神的提倡和傳播的時候,其實中國人比他們要源遠流長很多。
只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窮怕了,我們很多人慢慢的忘記了初心,只追求速度,說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等等。
那也是歷史發展中間的一個小插曲。
現在中國製造已經在世界上打響了名號,無論是我們所謂最簡單的玩具衣服,鞋子。
再到各種智慧的家電,新能源汽車中國的基建,手機,高鐵港口建設等等。
這些都逐漸成為了我們中國製造和能力輸出的名片。
中華文明在世界5000年文明的過程中,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都是引領世界的。
我們有智慧,我們也有教訓,因此,我們更懂得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民族文化,推陳出新。
想著想著我有點睡著了……
過了兩天,我爹媽心心念唸的要請三舅來吃飯。
我就給三舅,打了電話,約定時間把他接到我的家中。
我當然準備了三舅最愛喝的年份茅臺,還做了他最愛吃的杭幫菜。
三舅誇我最近的廚藝又有了進步。還跟我的爸媽說打小就看我有慧根。
我爸媽自然要對三舅的用心栽培表示感謝,說向東能有今天,都是你一手愛護的結果。
大家在一起祥和聚杯,有說有笑,我們還一起暢想了未來。
三舅還說:“向東這些年,一個人也是非常的辛苦,也非常的好學,未來肯定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