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了,或者有人說那是編造杜撰的。其實所謂的“鑌鐵”確有其物,它便是印度烏茲鋼,也叫大馬士革鋼,屬於。如果是冷兵器的愛好者,一定會知道大馬士革刀,大馬士革刀和唐刀的外刃都是用這種鋼材打造的。
大約是在北魏時期,印度烏茲鋼傳入中國,當時被稱為“鑌鐵”,我國古代西北、東北少數民族大約也是在那個時期學會了煉製鑌鐵。鑌鐵在當時是極為珍貴的物品,遼、金兩代,所出產的鑌鐵非常有名。在宋代,遼國為賀宋朝正旦,曾用鑌鐵作為一種禮品。到了元代,元朝工部下設有鑌鐵局,專門負責煉製鑌鐵。
可惜的是由於印度的烏茲鐵礦在17世紀末被開採殆盡,所以鑄造型花紋鋼也消失了,大馬士革鋼刀的製作就此失傳。大馬士革刀的鍛造方法極為神秘,刀身的花紋是鍛造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而花紋本身並非毫無意義,用現代技術發現,那些花紋形成了肉眼無法辨識的鋸齒,除了鋼材本身的品質以外,這些花紋才是這些武器鋒利無匹的奧秘所在。
七星龍淵劍是春秋時名匠歐冶子為楚王所鑄的三口名劍之一,而且龍淵劍也是中國歷史上,或者說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口鐵劍,關於“龍淵”劍的誕生過程,《越絕書》中有“楚王見劍”歐冶子築劍池鑄劍的故事記載。傳說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而這龍紋我猜測也是和大馬士革刀一樣,是在鍛造中自然形成的花紋,並具有增強威力的作用。
在第六十一章中提到的橫刀是唐刀的一種,唐刀分為四種:儀刀、障刀、橫刀、陌刀。儀刀,顧名思意,多做儀仗之用;障刀,是一種防禦性武器,“障身以禦敵”;橫刀: 兵士所佩之刀,為宿衛官兵的主要兵仗;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就是古時所謂的“斷馬劍”、“斬馬刀”,長柄的重型武器。
唐刀的始祖為漢刀(又稱環首刀),漢刀多為單手刀,刀柄較短,並且無一例外在刀柄外側製成扁圓的環狀,環首刀也因此得名。唐刀在漢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唐刀採用漢刀的“百鍊鋼”的鍛造工藝,並且改善了在鍛造時對鋼材裡雜質的處理方法,並創造了“包鋼”的技術,使唐刀外硬內軟,擁有極強的韌性。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外觀上也有很大的改進。唐刀去掉了漢刀刀首的扁環;刀身加寬,並且延長刀柄,使唐刀可以雙手持握。以上的改進,使得唐刀比漢刀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從外觀上更富觀賞性,並且真正提高了實戰效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開任何盔甲器械。
歷史上的唐朝時期,只有刀而無劍的,在當時名為劍的,實際上也就是唐刀。唐刀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已經得到漢刀的冶煉技藝,但是當日本天皇看到唐刀時,也驚歎地說:只有中原才能鑄出如此精良的刀劍。日本隨即學習唐刀的鍛造之法,並加以改進,就成為了今天所見到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後,中國的唐刀鍛造技藝逐漸失傳,就算以現在的現代工藝,也無法複製一件真正的唐刀了。
第一章 福源夜雨
陰雲密佈。
一道閃電劃過天際,許久才傳來隱隱雷聲。
大紅的燈籠上“福源客棧”四字赫然在目,已是子夜時分,客棧的大堂中卻不時傳來聲聲喧鬧。
平日冷冷清清的生意,今天卻來了這許多人,二十來間客房早已住滿,還有這數十人在大堂中將就著過夜。這其中大多是武林豪客,似乎還有不少人穿著百姓的衣服,卻隱隱是官兵的做派,樓梯下櫃檯裡胖乎乎的朱掌櫃心裡真是七上八下,小心翼翼地招呼著每一個客人。
大堂中十來張桌子或聚或散坐著三四十人,相識的不相識的互相打著招呼引薦,櫃檯對面靠牆的桌子上坐著三個人,左邊坐的叫做洪剛,右邊坐的是他的師弟甘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