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反賊抗災 (第2/2頁)
蘸辣醬的薯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就經常冒天災,什麼黃河絕口,蝗災,澇災之類的都是小場面。而崇禎年間更是天災雲集,任何一個天災足以把地方農民逼死。
面對天災的辦法自然就是抗災了,但具體怎麼抗災還有待商討。
比如單純的發糧秣救濟,然後等來年碰運氣。也有大修工程以工代賑,調動災民的同時還能興修不少設施。
如果單純以節省成本來說,還是直接賑災比較好。以工代賑無論是糧秣還是消耗的資源,都比賑災高出一大截。
參考古代,大多數時候封建王朝都是直接賑災,畢竟這封建時代也沒有那麼多特別重要的工程來修。既然無工程可修,以工代賑還多消耗太多錢糧,那還修他有什麼意義?
不過陳正這個時候卻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單純賑災可以解決問題嗎。
崇禎年間的天災那可是相當的持久,未來幾年陝北將會一直大旱。如果單純賑災,那要賑災到猴年馬月啊?
“看樣子我得想辦法在這附近修建水利工程了,最好可以解決這個旱災缺水的問題。”陳正沉吟了一番之後自言自語道。
“天災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為了一勞永逸我們要在延川縣附近修築水渠來抗災!”
陳正的話讓孫家主愣了一下,有些疑惑的問道。
“修築水渠?將軍要如何修水渠?難不成要引黃河之水?”
“沒錯。”陳正點點頭,肯定的說道。
“延川縣靠近黃河,若是修築一條水渠,引河水進延川縣。然後再修築小水渠將河水分到耕地附近儲存,那就可以抗衡旱災了。”
當然緊靠這樣肯定是不夠的,畢竟水渠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可能一直使用。
所以陳正之後還有一個更大的工程,準備在冬季農閒之時徵調兩縣所有人修築這一項奇觀。
當然這些都是之後要做的事情,陳正並沒有現在要透露。他只是向孫家主提出了修築一條人工水渠,引水灌溉耕地的想法。
水利工程,孫家主並不反對,不過他也提出了他們作為士紳的難處。
“將軍,修築水渠的確是一項良策,但我們士紳已經無力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