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風傲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吐谷渾的眼中也有了熱淚,他又將自己的馬向前騎了一段,聽得老人的話之後,他也大叫:&ldo;知道了,七那樓,我……我是永遠也不會將你忘了的!一定!一定不會!&rdo;
他奮力地叫喊著,直到那老人的車隊在天際消失……
……
紅日當頭,吐谷渾已經帶著自己的七百戶族人出發了。
陰山連綿,前方會是何處?這支勇敢的、也是悲壯的慕容部落分支將會在何處安家?
王庭深宮,不久之後,只剩那位扶欄憑眺的男子,雙眸噙光,低聲詠嘆著:
&ldo;阿幹西,我心悲,阿幹欲歸馬不歸,為我謂馬,何太苦我阿幹為!阿幹西,阿幹身苦寒,辭我大棘住白蘭,我見落日,不見阿幹,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幹?&rdo;
……
……………………………………………………………………………………
ps:《阿幹歌》原詞曲雖早已失傳,此為清朝年間隴上詩人吳鎮根據有關史料和傳聞所補寫的《阿幹歌》的詞句。一段悲壯的、令人扼腕痛惜的兄弟情,一首千年不朽的阿幹歌,就此落下帷幕……
【寫在新故事開始之前】
在本書的故事中,十八歲的吐谷渾是一個胸懷大志向的人,更是一個懂得取捨的人。
一方面,因為他是庶出,所以在一個已經開始接受漢化的部族‐‐鮮卑慕容部來說,他便失去了一個能夠讓他可以盡情發揮的舞臺,而他也明白這方草原的天空是容不下兩隻雄鷹的,所以他選擇離開,去尋求自己理想的舞臺。
另一方面,他已經吸取了自己的父親慕容涉歸與叔父慕容耐奪權的教訓,已經預見到了今後這種事情也很有可能在自己與慕容廆的身上發生,所以他要也不得不要割捨兄弟情,避免了可以預見的將來的手足相殘,他這種選擇無疑是極為明智的!
因為後世的慕容家族就多次因為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而導致多次的流血衝突(包括我們後來的主人公‐‐慕容霸),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了這個高傲的、英雄輩出的家族的&ldo;終極宿命&rdo;!
再來簡單的說一下本書之前的故事與&ldo;正史&rdo;或許有些初入的地方:
第一,有人說,當日慕容耐篡權奪位並追殺慕容廆的時候,吐谷渾竟然沒有阻止。呵呵,面臨即將被奪權的父親和親兄弟,血氣方剛的他,後來有勇氣僅帶領七百戶族人跋涉萬裡的他,難道會是這樣的人?我很懷疑!而且慕容耐奪權之後,吐谷渾不就成為了他的下一個敵人了麼,這一點想必吐谷渾也很清楚。所以在《縱馬》中,我會讓他的選擇更像是一個少年應該有的選擇,那便是和自己的弟弟一起被逼流亡!
第二,簡單地推測一下歷史為何會對這對兄弟的記載上偏愛慕容廆,一方面是因為吐谷渾之後遠離關東和中原,所以留下來的史料很少,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慕容廆後來的舞臺看起來更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