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店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斯當東聽不懂乾隆這番話,剛想出口相譯,見小斯當東樣貌時,似已經聽得清楚,便不再多言。小斯當東將馬戛爾尼送還佇列,自己又走上前來,在乾隆面前跪倒,看乾隆樣貌時,卻是無比慈祥。想來對於一個會說的外國少年,乾隆並無其他疑忌之心。
乾隆看著會說的小斯當東,自是得意,若不是大清聲威遠播海外,這少年卻又如何習得漢語?想到這裡,更是喜上心頭,道:“孩子,你還會什麼漢文字句?也說來與朕聽聽。”
“嗯……願大皇帝萬壽無疆、千秋萬歲、萬世太平……”
“孩子,這‘萬’字你說了三次了,還有別的詞句嗎?”乾隆雖然這樣問,卻是滿面喜色。
“嗯……身體康健、平安和樂、多福多壽……”
“不錯。”乾隆更高興了。“那書本上的話呢,知道多少?比如,孔夫子的《論語?”
“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不亦……”小斯當東畢竟學習時間較短,加上這幾句都是書面用語,不免有些緊張。
“很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就是說,你等英吉利使臣,只要願意和大清永結友好,我大清,就願意和英吉利同享太平。朕今日,也高興!”說著,乾隆從身邊解下一個荷包,放在小斯當東手裡,道:“日後若是漢文再有精進,便來找朕,朕另有重賞。”
小斯當東謝過乾隆,便又回到使臣之中。便是馬戛爾尼這般尋常不苟言笑之人,此時也已面露喜色,眼看乾隆如此高興,或許自己帶來的通商之約,就可以順利達成了。
隨後,斯當東上前獻上禮單,也由德明代乾隆收下了。眼看英吉利使團進獻已畢,便輪到緬甸使團前來進貢。可直到這時,金簡猶是一頭霧水,不知這一次覲見是從何而來。
事後多日,金簡才從松筠那裡聽聞故事始末:
原來,這是一場松筠和阮元特別構思的覲見之禮。當日阮元聽了英吉利使臣言語,已自清楚英吉利使臣的心意,他們並非完全拒絕三跪九叩,但又不希望太多國人得知,可萬壽大禮又不能廢,因此,阮元想到了“特引覲見”這一方案。
所謂“特引覲見”,阮元最初的構思便是:在英吉利使臣來到避暑山莊之後,擇一日讓乾隆先接見使團,此時使團全員參加。因為特引並非元日、萬壽一般的大型朝會,比御門聽政還要簡單,所以禮儀也自從簡,本無需三跪九叩。而英吉利使團從俗行禮,也並無不可。但之後幾日的萬壽大典,三跪九叩禮還是逃不掉的。
當然,針對這個問題,阮元也已提出建議,在萬壽大典之時,各國國使原本可以入覲的就不多,這次入覲,英吉利使臣中便只挑馬戛爾尼、斯當東父子等少數幾人,入澹泊敬誠殿行禮。這樣其他英吉利使團成員,均不會知曉真相,反而會被第一次引見時的單膝下跪禮所誤導,以為第二次行禮也是如此,之後回國自然不會聲張。至於馬戛爾尼等幾人,當然也會守口如瓶。
不過阮元這個計劃雖好,何時引見,如何行禮等事,他並沒有經驗。好在身邊松筠在場,松筠為官資歷遠勝阮元,又有和俄羅斯交涉的經驗,自然想到萬壽大典之前,乾隆往往會特別接見外國使臣,以彰顯其“遠播海外”之恩。於是兩人把意見集中在一起,就有了這日提前接見英吉利使團的一幕。
乾隆雖然對單膝行禮一事,也頗為不悅,但想到後面萬壽典禮仍是三跪九叩,又聽松筠和阮元提及,使團中有個十餘歲的少年,頗善,自然高興,也就不再計較行幄中這次行禮。只是這般順遂外國使團意願之事,清代卻也不多,故而這次接見,只有京中少數必須到場的成員隨駕,其餘便是較為邊遠的蒙古王公,純粹是為了壯大聲勢。這樣英吉利使臣特別行禮之事,在清朝一邊自然也不會被聲張出去。阮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