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大甫攻入升龍城,閻可義率殘兵逃出升龍城,雖說閻可義跑了,但是他既失錢賦之地,又失升龍城,手中又無大軍,閻可義便是逃出去了,他也已經失去了左右安南局勢的力量。
閻可義逃出城後,為了防止被楊大甫的人給抓住,特意繞了一個大圈,最後才往北面逃去,閻可義現在,在安南已經沒了立足之地,只能投靠乾朝。
只是閻可義如今的價值早已消失,乾朝已經不可能再費大力氣將其扶上安南國主之位了,甚至就連楊大甫在安南稱王的希望都不大了。
韓雄帶兵南下,在出兵之前,對安南之地的處置,孟浚密信韓雄,讓其依安南情況,兩個方向中擇一而行,這是因為孟浚並未親自領軍南下,對安南本地的局勢,並沒有特別的瞭解。
而這兩個方向,其一,便是朝廷控制住安南北部要地,對其餘之地,則仿效緬甸例子,設駐安南將軍,安南大臣,等諸多手段進行控制。
第二個方向,便是乾朝直接控制安南,一如朝廷直轄,設流官,廢置安南國。
而這兩個方向,則由孟必安與韓雄二人商議,若是廢置安南國的阻力不大,則朝廷直接併吞,若是阻力大,則效仿緬甸例。
韓雄與孟必安二人在大軍南下後,青鸞衛深入北面諸多鄉鎮,以期瞭解安南國情,而這一瞭解,韓雄與孟必安都嚇了一跳。
原來這李成棟,對這安南計程車紳,壓榨極為狠辣,特別是北部一帶,鄉紳幾乎絕滅,各鄉各鎮,盡是兩廣之地所遷移的百姓。
韓雄在瞭解之後,給孟浚急遞密信,言:“臣自大軍南下,奉命經略安南諸事,其間,遣青鸞衛深入安南北境諸多鄉鎮,詳察國情。
李成棟往昔治安南,行事酷烈,尤以北境為甚,北地鄉紳幾絕,所見各鄉各鎮,民眾多為兩廣遷來者,由此觀之,若安南諸地皆同安南北部之狀,朝廷直轄此地,恐無甚大阻力,蓋本土勢力式微,新政推行或可順遂。
然現今大軍尚未盡抵南方諸域,更南之地情形究竟如何,猶未可知,安南風土人情南北或有差異,是以,此刻遽然決斷是否直轄安南,尚為時過早。
故臣以為,尚需詳悉各地實情後,再做定奪,若南方亦如北方,政令暢行無阻,則廢置安南國,設流官而直轄,可成萬世之基,若阻力頗大,民情複雜,則效仿緬甸之例,相機控馭,徐圖後舉。”
…………………… ……
就在楊大甫控制升龍城不久後,乾朝大軍開始陸續南下,韓雄此番南下,一路順順當當,幾無抵抗者。
而楊大甫在控制升龍城不久後,便差遣吳文獻作為談判主使,副使兩人,以及一些隨員,奔赴乾軍大營,進行談判。
楊大甫原來還沒感覺,但在控制住升龍城後,卻又感覺有些憋屈,自己好比是過河卒,為乾朝火中取栗,現在乾軍沒費多少力氣,便要奪取最大的利益。
只是楊大甫也知道乾朝實力強大,便是當初李成棟全盛之時,也無法與之抗衡,更不用說如今安南諸地,已經分崩離析。
楊大甫權衡利弊後,還是決定派遣使者前往乾軍大營進行談判,以期謀取有利局面。
吳文獻一行人,一路北上,在距離升龍城北面百餘里外,才見到了乾軍的斥候兵,而斥候在見到吳文獻等人後,一面派人彙報,一面將吳文獻一行人,往大營方向引去。
不久後,吳文獻等人接近乾軍大營,遠遠望去,大營壁壘森嚴,軍旗獵獵作響,透著一股肅殺的氣息。
臨近大營,站崗計程車兵早已得到命令,並未阻攔他們的去路,而是接替斥候,作為引路者。
來到中軍大帳前,吳文獻深吸一口氣,整理衣裝後穩步踏入,帳內,韓雄端坐主位,目光銳利地打量著這群昔日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