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第1/2頁)
[美]C·W·尼米茲/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月3日夜,巴比的兩棲作戰部隊進入所羅門海,繞過薩拉莫阿,駛抵胡翁灣;日出後,遣送澳大利亞部隊約8000人在萊城以東地區登陸。這時,日軍飛機進行空襲,但被美國第5航空隊迅速擊退。次日,美陸軍運輸機從莫爾茲比港起飛,在戰鬥機(從新建的馬裡裡南機場起飛)的掩護下,飛越叢林,空投1700名傘兵。這支空降部隊迅速佔領萊城西面的日軍機場。澳大利亞第7師隨後在該機場機降,爾後向萊城開始進攻,以便與從海上登陸的澳大利亞部隊夾攻萊城。於是,日軍放棄薩拉莫阿,企圖在萊城負隅頑抗。可是,萊城的日軍又遭到美軍驅逐艦的炮擊,很快就無法固守了。在澳軍即將合擊時,日陸軍部隊撤離萊城。從萊城撤出的7500名日本,在飢餓狀態中,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穿過叢林,橫越胡翁半島向北撤退。
9月下旬,巴比的兩棲作戰艦船載運澳軍的一個旅,從已佔領的萊城出發,經海路向東航行82海里,到達胡翁半島的東端,於次日拂曉在芬什哈芬北面登陸。這次登陸完全出乎日軍意料之外。據日軍判斷,盟軍將從陸上實施進攻,因而將其主力部隊部署在芬什哈芬的南面和西面。日軍只派少數部隊防守北面,澳軍迅速將其擊潰。經過幾次小規模戰鬥,澳軍即於10月2日佔領了芬什哈芬。此後,日軍的守備部隊撤到附近的山地繼續抵抗,等待日軍的另外一個師從馬丹方向開來增援。然而,澳軍透過海上運輸,可以比日軍更快地得到補給物資和增援部隊。11月中旬,澳軍粉碎了日軍的反攻。12月初,澳軍沿著海邊的一條道路將7000名日軍殘餘部隊壓向西沃。這時,澳軍的第7師已經順著谷地繞過西沃,從陸上開始向馬丹挺進。
經過一次接一次的速決戰,麥克阿瑟終於控制了除西沃地區以外的整個胡翁半島,從而也完全控制了紐幾內亞島的東北地區(南自米爾恩灣北到維蒂阿茲海峽)。這次作戰已和進攻布納時有所不向,西南太平洋部隊的前進速度較快。一方面,這應歸功於巴比兩棲作戰部隊的海上兵力;另一方面,哈爾西的部隊沿索羅門群島北上,也牽制了日軍。
1943年初,金海軍上將對耗費時間與人力去佔領臘包爾要塞一事,提出是否值得的問題。他認為盟軍若在布幹維爾島上修建機場,就能夠以小得多的代價轟炸臘包爾,使其陷於癱瘓狀態;西南太平洋部隊也可突破日軍以俾斯麥群島為基地的空中防線和海上防線,進而奪取較遠的阿德米勒爾提群島。該群島有寬闊的平地,可以用來修建機場和航空基地,而且有個良港,稱為錫阿德勒港,比臘包爾的辛普森港還要好。於是,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會談中,美英聯合參謀部與金海軍上將達成協議,決定對臘包爾進行封鎖、迂迴,而不去攻佔。
儘管如此,麥克阿瑟仍決定在新不列顛島實施登陸。他希望在盟軍經過維蒂阿茲海峽向西進攻之前,將海峽兩岸置於盟軍的控制之下,以免遭到日軍飛機和水面艦艇的襲擊,確保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到12月底,美軍第5航空隊和所羅門航空隊不斷發動攻勢,日軍在俾斯麥群島的整個防禦已經瀕於崩潰。但是,麥克阿瑟並未發現西進的大門已經為他開啟,仍按原訂計劃行事,命令海軍陸戰隊進攻新不列顛島。12月中旬,一支陸軍部隊在新不列顛島南海岸的阿拉威登陸。12月26日,參加過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一支登陸部隊,在第7艦隊和第5航空隊的艦炮和航空火力的支援下,在新不列顛北海岸的格洛斯特角附近登陸。這支海軍陸戰隊冒著風雨透過沼澤地,經過將近一週的戰鬥,佔領了附近的日軍機場。接著,擊敗了日軍的守備部隊,向臘包爾方向追擊正在退卻的日軍第17師。
巴比將軍完成向格洛斯特角遣送登陸部隊任務後,又指揮所屬的兩棲作戰艦船,遣送美軍的一個團戰鬥隊(7000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