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第2/3頁)
[美]C·W·尼米茲/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這麼寫道。在同盟國看來,大西洋之戰是在平安無事的情況下獲勝的。每當一支運輸船隊順利地抵達目的港時,戰爭便向勝利邁進了一步;而一旦海上突然發生了不幸事件,戰爭就離失敗更接近了。大西洋之戰的最終勝利是由許多人共同奮鬥所取得的。他們是駕駛貨船與油輪的船員、裝卸貨物的碼頭工人、操縱護航艦艇與飛機的官兵,以及建造商船與軍艦的造船工人。除此之外,大西洋兩岸數以千計的人們在各條戰線上也為大西洋之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他們探測德國的潛艇,制訂運輸船隊的航線,安排航運的船隻,試驗新式裝備,以及研究分析以往歷次作戰的經驗教訓。
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作戰雙方對大西洋之戰都毫無準備。儘管英國和德國於1935年所簽訂的英-德海軍協定允許德國在一定條件下建造與英國同等數量的潛艇,但是,德國的造船廠當時正在按&ldo;z&rdo;計劃全力建造水面艦艇,因此,只建造了少量的潛艇。所以,大戰開始時德國只擁有56艘作戰潛艇,其中僅有22艘適合在大西洋作戰。其餘的34艘潛艇中,10艘尚未完成戰備檢驗,24艘為250噸級的近程潛艇,只能用於北海作戰。
英國的準備只允許進行一場小規模的反潛戰。海軍部已經撤消了下屬的掃雷處、反潛處和貿易處。英國當時只建造了少量的小型反潛艦艇,因為海軍部曾制定了明確的方針,即在下一次戰爭中,&ldo;只有具備以下兩種情況時,方可採用運輸船隊系統:第一,力量對比有利於己方;第二,運輸船隻損失嚴重,國家認為運輸船隻獨立航行已不適宜,為了確保同盟國船員的安全,運輸船隊系統必不可少……顯而易見,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鑑於在戰爭爆發時不急需運輸船隊,我們將有時間臨時組織對運輸船隊的護航,同時命令造船廠開始建造我們最終所必需的小型護航艦。&rdo;由於具有戰鬥力的護航艦艇不可能臨時拚湊起來,戰爭初期大部分護航艦是由拖網漁船和其他小型船隻匆匆改裝而成,它們不適合擔負所要承擔的艱巨的護航任務。幸運的是,由於英國的潛艇探測器和美國的聲吶相繼研製成功,英、美都有了可靠的水下探測裝置。經驗豐富的聲吶兵掌握了這種裝置就可以在大約1500碼以內測出水下潛艇的方位和距離。但是,後來潛艇採取了夜間在水面實施攻擊的方法,從而大大降低了這些探潛裝置的作用。1937年,英國海軍部重新獲得了對海軍航空兵的指揮權。海軍航空兵交海軍指揮,雖然是為了適應艦隊航空母艦作戰的需要,但英國皇家海軍也可將它用於反潛作戰。同時,在保衛同盟國的海上運輸方面,海軍也得到了英國皇家空軍岸防航空兵的密切合作。事實證明,這種密切合作和協調一致是大西洋作戰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