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昌貴對於農村的事情很熟悉。
所以,聽到大喇叭通知,並不意外。
「這廠子你準備交給大隊?」這幾天,張昌貴也算是對幸福公社四大隊的情況有一定了解。
特別是四隊。
劉春來是四隊隊長,現在要去大隊開會,顯然,這是準備把這傢俱廠交給大隊。
看著張昌貴的表情,「你是怕他們毀了這廠?」
「對,雖然大隊長是你爹,我不認為他們能有你這樣的眼光跟手段。我雖然讀書不多,也跑了不少地方,聽了不少事情。很多廠,就是因為領導……」張昌貴點頭,一點不否認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這廠,利潤很高,山城應該不只是你唯一的目標……一旦利潤高了,到時候……」
張昌貴沒說得太清楚。
劉春來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詫異地看這個張昌貴。
「你很瞭解股份制企業?」
「報紙看了一些,談不上了解,這幾年,報紙上很多報導都是改革有關的。中央一直在鼓勵農民向各種企業投資入股,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很多地方,鄉鎮企業辦得非常熱鬧……當然,還有不少地方,還在觀望,我原本以為你們也是屬於這種辦起來的鄉鎮企業……」
這不應該是一個普通木匠能有的認知。
劉春來看著對方,見他說得很是平靜,旋即也就釋然了。
張昌貴敢帶著兒子出來闖蕩,為了掙錢,甚至跑到滬市跟首都去考察市場。
這已經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木匠了。
而且,直接盯上了高檔組閤家具,唯獨是沒有找到方式方法。
虧得自己原本還以為張昌貴都不懂股權是什麼。
不能小看天下英雄的。
「現在不就是落實這事兒麼。廠,很快就有了。」劉春來沒有解釋,「一會兒你就知道了。我這人,不喜歡風險太大的事情,也不希望自己無法控制的……」
製衣廠原本就是村裡的,劉春來不是以個人身份去承包,而是四隊承包。
當初四隊的人確實反對過,覺得太貴,卻沒有說別的。
所以,那個劉春來沒法去弄股份制。
早晚是歸屬集體財產,他也不想佔這點便宜。
傢俱廠,從頭到位,都是他折騰起來的,自然不會拱手讓人。
要不然,他也不會提出給張昌貴股權。
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返城,卻沒有足夠的崗位安排,加上國家戰略重心向經濟基礎建設轉移,計劃訂單大幅度減少,大量企業開始失去訂單。
特別是一些三產單位,失去了國家訂單後,工資都發不起來。
80年,中國股份制改革先驅、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創始人厲以寧教授前後兩次在中央召開的「勞動就業座談會」上提出,大家集資辦股份制企業、或是允許企業發行股票獲得擴大規模需要的資金,以此解決就業問題。
體改委同樣提出進一步開放集體企業跟國營企業,允許職工入股分紅。
從那之後,股份制的概念,開始在全國城市落地。
因為對政策的不熟悉,加上都不懂這玩意兒,大多數地方都很保守,邁出的步子小心翼翼,不管是集體企業還是鄉鎮企業,都是以集體所有制為主要形式……
在各種政策下,1982年,南邊那個圈裡面,率先在國內成立了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
然後,國內改革開放的程度進一步發展。
但是在西南一個小縣城,要成立股份制企業,可沒有那麼容易。
當然,現在劉春來也沒那麼多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
兩人到達大隊會議室的時候,其他各隊的人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