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2/3頁)
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時候,人們並非不快樂,只是以為自己不快樂而已。如果你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雲,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彷彿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儘管如此,天空還是經常出現浮雲,在我們心性的天空中,情緒的浮雲聚成雲團,構成我們的心境。快樂滿足的情緒多,心境便安樂。
什麼是快樂呢?
痛苦消失就是快樂。
不要把快樂看得太嚴重,好像不鄭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實並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裡也充滿快樂。口渴的時候,喝上水就會感到快樂;肚子餓了吃東西就會快樂;上了一天班疲憊不堪,回家的地鐵上意外地坐到一個座位,你會快樂;那顆蛀牙困擾了你好幾天,醫生把它拔除的那一刻,你很快樂;悶熱的夏夜裡一絲涼風、烈日下路旁的一片樹蔭,會令你快樂;甚至最平常的呼吸也會給你帶來快樂……
靜坐的一個入門方法便是觀察自己的呼吸。心靜下來,就會體驗到,每一次氣息的吐納都充盈著喜悅的能量。即使在紛擾的日常生活中,你也能體會到這一點。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了,鼻塞流涕讓人很不舒服,可是兩天後,當我們突然發現鼻子通暢、可以正常呼吸的時候,我們簡直高興壞了:原來能用鼻子順暢地呼吸是如此快樂的一件事!
看得出來,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可是人們要麼因為心不夠靜,察覺不到它們,要麼因為快樂轉瞬即逝,來不及充分感受。
如果人們能像觀察自己臉上的斑點皺紋那樣,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如果人們不是把快樂一味寄託於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帶給人的刺激,那麼快樂的感受是可以延長、擴大的。
佛法告訴我們: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
人們相信有一個絕對存在的&ldo;我&rdo;,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朋友……可實際上,這只是由於不瞭解自己而造成的誤解。
關於破除我執的方法,《中觀》和《入行論》中講得很清楚,我就不重複了。簡單地說,就是沒有一個絕對存在的&ldo;我&rdo;。
每天早晨你在鏡子裡看到的那個人是你嗎?可是生物課上老師告訴你,人體時時刻刻都在新陳代謝,也就是說一直在變化,組成你身體的細胞不斷在死亡、再生。也許你覺得一定範圍內的變化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維持一個&ldo;度&rdo;,你就還是你,正如水在冰點和沸點之間無論怎麼變化仍然是水一樣。可是,拿出你三歲時的照片看看,你還會堅持認為在自己身上存在這麼一個&ldo;度&rdo;嗎?闊別幾十年的親友見面往往感嘆:簡直變得認不出了!而之所以還知道是&ldo;你&rdo;,因為&ldo;你&rdo;不是孤立的,在你與外界千絲萬縷的聯絡中,還能找到昔日的痕跡。這種聯絡、這種相對身份,便是他人識別我們以及我們識別自己的依據。世界上沒有憑空來去的人。
瞭解到這種相對性,我們就會意識到,耗費一生精力企圖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砌一道圍牆的做法是徒勞的,而這種徒勞帶來的挫敗感讓我們很不快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