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遺忘,有所惦記 (第1/1頁)
望晚zd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晚上一定要吃夜宵,不然會做餓夢”,忘了前幾天是在哪看到這句話,當時有點低沉的情緒竟然被治癒。近來情緒起伏不大,似乎也沒任何波動,只是在工作上偶遇一點困難時會因為不能即刻想出對策而有點手足無措,卻也欣喜如今的我能愈發淡定從容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只大概記得以往很容易急躁,任何情緒都會表現在臉上,從未想過有一天也能沉靜下來面對應該面對的一切,尤其是自我情緒管控方面,這應該就是成長吧。
一直以來都喜歡用“成長”一詞來總結、期望,在有些人眼裡或許會覺得作為年齡已經3字開頭的人該是足夠成熟穩重,而不是以“成長”為藉口給自己找臺階,可在我這,成長是這一生都在經歷的,成長一詞永遠都是動詞。
喜歡總結,在每一次不經意地思索中總會發現成長之處,不管過程是愉悅還是心酸,都會成為一種享受。這種享受不以大眾的界線為標準,更不用在意任何人的言談,自己內心裡的喜悅才最真實,才是真正能給自己帶來實用效果的價值體現。沉浸在自我世界裡,外界干擾顯得愈發無效,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慢慢被砌起,讓該被惦記的隱隱可見,讓該被遺忘的悄悄消失。
去年,總會在每一次寫日期或者口說年份時第一反應是“2019”,每次都跟人解釋因為2019年的時間幾乎都在北方,所以回到南方後的我潛意識裡認為那一年的記憶是空白。現在,不用刻意提醒,2021年這個時間已經深深刻入我的大腦,卻在想要回憶時,2019年與2020年似乎還是空白,再往前的一些人與事也在漸漸模糊,只依稀記得一些情景。如果與人聊天時發現記憶空白,習慣開玩笑我這是選擇性失憶,只將想要留下的封存,那些該被遺忘或者放下的就讓它們隨風而去。
儘管記憶漸顯空白,也會有一些事、一些物件會證明那些日子真實存在過。每日下班回來看到畫架上已完或未完成的油畫,還會記起在天津初學油畫時的情景,還會記起獨自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是如何讓空閒時間變得充實、有趣,會感謝自己培養積極正向的興趣愛好。桌上漸增的書本,沒有溫度,卻每一本、每一頁都留下我的指紋證明閱讀從未離開我、我從未離開閱讀,也是在這些年的閱讀中尋找自己並汲取營養催促自己成長。還有手敲鍵盤寫下的故事、記錄的生活,累計增加的字數,都在跟我訴說曾經以及未來:當一件事不做的時候就會覺得無事可做時,你們已經融為一體。
成長就在似乎記憶空白的過往裡一點一滴積累,感覺什麼也沒抓住時,還是有些事被惦記。在這些被惦記的事裡有一面鏡子可以穿越去未來或者曾經,也可以站在它面前整理衣冠、容貌,不管那一刻靈魂在哪,都會回到現實的軀體裡繼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