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董卓入洛陽 (第1/2頁)
單走一張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卓如願以償地找到皇帝,進入了洛陽。
但這只是他的第一步,洛陽內可是龍潭虎穴,不然何進不會枉死。
皇帝,懦弱無能,雖然外戚被殺,但其背後還有士族支援,這對董卓極為不利,他要找一個能幫他說話的人。
於是,在回洛陽的路上,董卓便起了廢立的心思。
董卓久在西涼,這朝中之事,想在極短之日,樹立權威,從一個下屬、一個過客成為能說上話的人,能立於當朝,最好的辦法就是效仿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
“我觀當今天子闇弱無能,倒是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承大位。今日軍前你看他恩威並施,撫慰得體,小小年紀,實實難得呀!”
身旁的女婿兼謀士的李儒也很贊同董卓的話,“有此同感。”
皇帝,一看就是爛泥扶不上牆。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說出自己的想法。“嗯!我若是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
“公欲借廢立之事以揚威,倒也是個好主意,此舉可獲二利。”
“試言之。”
“昔日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皆在千古名相,一代人傑。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
“其二何也?”
“此次救駕大功,使公威著群臣之上,此時公若立新君,誰敢不從?新君既立,公便可攜天子以令群君,進而以謀天下,此二利也。”
董卓聽完大喜,“哈哈哈……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何不為之啊?”
可李儒沒有笑,愁容滿面道:“雖有二利,可是還有二害。”
董卓也冷靜下來:“嗯?還有二害?說說看。”
“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鄧騭、閻顯、陳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殺之大將軍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請主公恕我直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赫當時,但是也把自己置於眾矢之的,此一害也。”
“嗯!溫故而知新,好!你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並非竇憲、鄧騭等人,更絕非何進屠夫之輩。”
“其二,便是河間王。河間王屯兵河內已有數月,卻遲遲按兵不動,不入洛陽,其目的不明,但可以肯定,洛陽局勢變成這樣,絕對有這位暗中推波助瀾,不可不防啊!”
李儒的話,又讓董卓再次想起這個深不可測的人,手握軍權不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若真的來到洛陽,自己該當如何?
“文優可有破解之法?”
“主公,依我的意思,廢立之事當快,河間王本就與何氏不對付,傳聞先帝曾留下遺詔,立陳留王為帝,這位估計不會反對,難就難在之後.”
董卓當然明白李儒的意思,之後朝廷對河間王的態度,是敵對還是交好。
“文優,依你之言,該當如何?”
“交好!河間王與汝南袁氏不對付天下皆知,為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河間王入朝,我等與河間王交好,是他們不願看到的,士族不得不對主公妥協。”
“好!好!我有文優,大事可成矣!”
#
如今洛陽城內,共有三股兵力,袁家,董卓以及何進死後的兵權。
董卓此時最弱,因為他此時手中只有三千人。
當初何進不讓他進洛陽,後來袁紹又讓他上書進兵只是拿他當個逼迫太監殺掉何進的棋子。
加上河間王在河內屯軍數萬,與河東緊挨著,董卓害怕基本盤有失,不敢多帶人來。
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挺領導的決策然後順便分大餅來的。
所以他並沒有帶大部隊全部趕來,只帶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