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董卓現,去廣宗。 (第1/2頁)
單走一張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77章 董卓現,去廣宗。
洛陽。
因盧植被問罪,北路平叛大軍需要重新有人率領。
皇帝劉宏當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劉寒。
然而司徒袁隗阻止道:“陛下,河間王平叛有功,勞苦功高,雖平定潁川、汝南兩地黃巾,但南陽還有何曼、東郡還有王度,其餘各地還有大小數股黃巾,南方大局還要殿下總攬大局,臣以為河間王不宜輕動。”
這時,皇帝身邊的張讓也說話了,罕見地贊同袁隗的意見,“陛下,奴婢以為,京畿周邊黃巾未平,河間王的確不宜輕動。”
“哦?不知諸位愛卿,除了河間王還有什麼好人選?”
“這”
袁隗看向何進,何進出列到:“臣舉薦河東太守董卓。”
董卓,乳名桃兒,字仲穎,隴西郡臨洮人。
董卓出生在潁川,因為當時他爹董君雅在潁川做小吏,稍微長大一點之後,董卓跟著離職的父親回到了涼州老家。
董卓年輕時喜愛行俠仗義,曾經到羌人部落遊玩,與很多羌人首領結交。後來,董卓回鄉耕種,一些羌人首領來看望他,董卓和他們一起回家,把耕牛殺掉款待眾人。
羌人首領們非常感動,他們回去後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
這也是漢末豪強大戶家子弟一貫的作風,尤其在涼州這種漢胡雜居的地區,文弱是混不開的,只有強悍豪爽講義氣才能混出名堂。
成年以後,就在隴西郡官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
當時,胡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刺史成就徵辟董卓為從事,董卓領兵大破胡人,斬獲千計。
幷州刺史段熲將董卓推薦入朝廷公府。由此發跡,成為涼州武人集團之中的一員。
延熹九年(166年),鮮卑人入塞,與叛亂的羌人聯合,對抗朝廷,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並、涼三州叛亂。
董卓此時出任張奐的軍司馬,一起平定叛亂,積累戰功,歷任幷州益州的官職,但是後來犯罪,估計是受到當時董卓的上司張負的牽連,被免職了。
受到這樣的打擊,董卓逐漸精明起來,被司徒袁隗徵為掾吏,成為了袁氏門生故吏這個龐大群體之中的一員。
現在,董卓擔任的職位是河東太守,見黃巾被盧植打殘,而盧植突然被罷官,董卓知道自己找到機會了。
於是,用重金賄賂大將軍何進和中常侍張讓,希望把機會讓給自己,這種躺贏的事,錯過了會後悔一輩子。
“此乃何人?”
何進:“此人乃五郡良家子弟,少有威名,武藝高超,統兵有方,乃一員良將。”
張讓也跟著說道:“陛下,此人奴婢也曾聽說過,是個人才,不妨一試。”
皇帝思索良久,緩緩開口道:“那,就依卿等所言。”
皇帝準備擬旨,命董卓趕赴冀州平叛,可是劉寒的奏章這時候被內侍呈上來了。
劉宏開啟奏章,心中大喜,“好!好啊!朕有皇弟,無憂矣!”
原來劉寒上書奏稟皇帝:“臣弟劉寒叩上:汝南、潁川黃巾已平,現命朱儁平南陽黃巾、張遼平東郡黃巾,不日便可收到捷報。北中郎將盧植問罪回洛陽,臣弟自請北上,平定廣宗黃巾,望皇兄赦免盧植之罪。”
眼見皇帝要改主意,何進搶先開口道:“陛下,河間王已在外征戰半年有餘,不如先令董卓前去平叛,若事有不順,再令河間王前去,如此既能讓河間王休息一陣,又有平叛主帥領軍,豈不美哉?”
皇帝沉思一會兒,覺得何進的話有道理,皇弟雖本事大,但今年已在外征戰許久,有個人幫皇弟分擔一陣,勝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