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徵士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如嬴政所想,淳于越在齊國的遊說那是慷慨激昂、一身正氣,任何人都看不出他在說謊……事實上他就沒說謊。
又因為淳于越原本就是齊國大儒的身份,於是很快就發動齊國的儒生一起「慷慨激昂」,只把那齊國上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其結果就是,不管秦攻趙也好、打燕也好、甚至之後的滅魏伐楚,齊國一概不出兵。
此時淳于越正好從齊國返回經過邯鄲,以他太傅的身份無意間知道秦軍將水攻大梁。
這還了得?
水淹大梁?
仁義道德都丟到哪裡去了?!
於是二話不說帶著親衛馬不停蹄的追上秦軍,正好碰到鄭國在誇沈兵。
沈兵聽著淳于越這話那是一個頭兩個大。
自己跑這來找楊端和是提問題的,沒想到卻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鄭國那的問題或許還可以解決。
但淳于越這裡的問題……說什麼「死傷庶民萬千」?
還有什麼道什麼義?
我去,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怎麼不見你來講道義啊?
現在是打仗,決堤之後不是為了攻城嗎?
攻城不就有百姓死傷嗎?
若要百姓不死傷……這仗還怎麼打啊?!
沈兵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楊端和,此時應該是他這將軍出來解釋的時候啦!
沒想到楊端和就裝作沒看見,眼光飄忽到兩邊,還微微抬著頭,就差沒說:
「咦,今天這風好大啊!」
「哇,天上這雲好美呀!」
……
沈兵在心裡問候一遍楊端和的家人,但還是無奈的轉向淳于越,拱手說道:
「太傅,屬下有一事不解,還請太傅解惑。」
「那即墨之戰,可是打了五年?」
即墨之戰大概是四十年前發生在燕國與齊國之間的一場圍城戰。
當時燕國聯合六國攻齊(主要是燕軍),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即墨一城。且將即墨一圍就是五年,但最後還是被齊國擊退。
淳于越冷聲回答:
「是又如何?」
沈兵又問:
「此戰,應不失道義吧?」
淳于越回答:
「燕齊兩國光明磊落,一攻一守,自是不失道義。」
沈兵又問:
「那麼此戰,也不失利益吧?」
淳于越又答:
「燕欲滅齊,齊要復國,自是各有利益。」
沈兵點了點頭:
「也就是說即墨一戰利義兩得。」
「但此戰耗時五年,不知死傷百姓多少?」
淳于越一時無言以對。
因為很明顯即墨一戰也是「死傷庶民萬千」,確切的說不只萬千……
那可是打了五年的戰,城內不知餓死了多少百姓,不知有多少未成年被徵用並送上戰場……
然後沈兵又補了句:
「當年即墨只以七千殘兵便守了五年。」
「今日這大梁卻有魏兵二十萬,且糧倉充盈,只怕守上十年也不成問題。」
「若是打上十年,不知又要死傷多少庶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