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雲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社會上這次諷刺八股文的時候,也正是舒赫德給皇帝上奏摺請廢八股文,鄂爾泰反對取消八股文的時代。舒赫德說&ldo;時文徒為空言,不適於用,墨卷房行,輾轉抄襲&rdo;等等;鄂爾泰反駁他,先也承認&ldo;全無實用&rdo;。在這點上對八股文的看法是一致的。只是從&ldo;文武幹濟、英偉特達之才&rdo;也由此產生的客觀事實上來反駁他。這樣的爭論,似乎都未觸及矛盾本身,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如果用現代人邏輯的頭腦和科學的觀點,以現代思維方式來認識這一問題,如何理解這些爭議,它的焦點又在哪裡?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對幾百年中考的是&ldo;不適於用&rdo;,徒事空言,輾轉抄襲的八股文,而&ldo;文武幹濟,英偉特達&rdo;之士又出於此的矛盾,就不能理解。
關於八股文存廢的爭議,在康熙、乾隆之間,似乎一直沒有間斷過。清末徐珂編《清稗類鈔》&ldo;考試類&rdo;有一條記雲:
&ldo;雍正時,有議變取士法廢制義者,上問桐城張文和公廷玉,對曰:&l;若廢制義,恐無人讀《四子書》講求義理者矣。&r;遂罷其議。&rdo;
可見民間和官方對八股文的爭議,從康熙初、經雍正至乾隆,在近百年的漫長時期中,始終沒有間斷過。不過民間對八股文的爭議,常常有這種情況,就是有些人學問很好,甚至八股文寫的也很好,卻不一定能考中,如《儒林外史》所寫的範進,開始考了二十多次,連個秀才也未考上,直到五十四歲還考秀才。但也有的人,考中秀才,多年又考不中舉人;考中舉人,多年又考不中進士。這種情況,很平常,而這些考不中的人,不少學問都很好,八股文寫的也很好。由於考不中,便憤憤不平,在詩文著作中,便要發牢騷,罵科舉制度、罵考試官,罵八股文了。最有名的是蒲松齡,學問那樣好,很小就考中秀才,卻一生未考中舉人,因而在《聊齋志異》一書中,不少篇都對科舉考試、八股文、考試官,作了辛辣的諷刺。乾隆二十四年出生,經歷了乾隆中、晚期、嘉慶、道光兩朝的學者錢泳,多才多藝,一生作幕,未考中過,似乎連個秀才也不是,在其名著《履園叢話》中,就有不少條罵八股文。如說:&ldo;或謂文中之有時藝,有似畫中之豬,餘駭然問故。曰:牛羊犬馬,各有名家,亦曾見以剛鬣為點染者乎?今世所謂文字,無不可書屏障,亦見有曾錄荊川、鹿門、歸、胡、陶、董之制義者乎?&rdo;
這一則筆記以豬比八股文,其他還有記秀才考試自撰典故,有所謂&ldo;自雙槐夾井以來&rdo;及&ldo;九刁九騷,三燻三慄&rdo;等笑話,於試者均名列高等。都是笑八股文不通,考試官無知,為考生所騙的故事。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中《桃華聖解盒日記》光緒元年六月記八股文雲:
&ldo;論其學則不辨漢宋,論其文則不辨之乎,童而習之,破舊之《四書》,長而效之,錄舊之墨卷。其應試也,懷挾小策,其應制也,硯摩爭光,明人謂三十年不科舉,方可議太平。餘謂苟不得已,亦當減天下學額三分之二,停選科舉三十年,始可與言品節、政事、文學也。&rdo;
李慈銘道光三十年、即公元一八五0年就中了秀才,但直到同治九年庚午,即公元一八七0年,足足經過了二十年才考中舉人,又過了十年,直到光緒六年庚辰,即公元一八八0年才考中進士。前後足足三十年,在科舉道路上十分艱難。寫這段日記,罵科舉制度時,雖已以學問名滿京師,但還沒有考中進士,固可見科舉制度之弊,亦可見其滿腹牢騷了。
曾國藩是進士出身,又作了大官的。《曾文正公文集》卷二中說到八股文道: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