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1/2頁)
俞天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全都有一個共同點:當過參謀。
軍國幕僚‐‐有一類戰犯叫&ldo;參謀&rdo;(二)
不就是個參謀嘛。會不會有人這麼想?有句俗話叫做&ldo;參謀不帶長,放屁也不響&rdo;。其實可以再加一句:&ldo;就是帶了長,又能怎麼樣?&rdo;,你不看人家劉亞樓上將這東野的參謀都已經當得帶了長了,還是嫌不過癮,到十四兵團去當司令嗎?共軍那麼多參謀長,人們除了劉亞樓之外還能記住幾個參謀長?而人們記住了劉亞樓,更多地可能是因為他當過空軍司令員和他那傳奇般的個性吧?
而日本軍的參謀們則不同,如果把那次戰爭從1928年6月關東軍在皇姑屯謀殺張作霖開始算起的話,把那場戰爭稱作日軍的參謀們從陰謀策劃到積極擴大,從瘋狂推進到最後徹底輸光的一場戰爭一點都不過分。
在說明日本軍參謀的作用和戰爭責任之前,還是先來說明一個名詞&ldo;日本軍國主義&rdo;吧。
在抗戰前和抗戰中,還能看到&ldo;日本帝國主義&rdo;這個說法。戰後就不太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ldo;日本軍國主義&rdo;這個詞,而且在現在軍國主義只用於日本(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早就已經被人忘了),沒見過&ldo;美國軍國主義&rdo;,&ldo;蘇聯軍國主義&rdo;的。那麼這個&ldo;軍國主義&rdo;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的《辭海》上是這樣解釋&ldo;軍國主義&rdo;的:&ldo;把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一切為了侵略擴張的黷武思想和行動&rdo;,而日本的《廣辭苑》則是這樣解釋的:&ldo;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政策,組織為戰爭而準備,重視以軍備力量對外發展,用戰爭來高揚國威的思維方式&rdo;。用詞有點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樣的。
實際上的軍國主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先說一件事吧,1930年,為了參加倫敦海軍裁軍會議,日本國會內有過一場大吵架。只要聽聽吵架內容,就知道什麼是軍國主義了。當時的浜口雄幸內閣認為海軍兵力力量的決定,屬於軍事行政,歸海軍大臣管。而當時的在野黨政友會則認為,沒有經過軍令部的同意就是對所謂&ldo;統帥權&rdo;的侵犯。
什麼意思?海軍大臣管海軍省,是政府衙門。而所謂&ldo;軍令部&rdo;是海軍參謀部的名稱。這場論戰的實質是海軍統帥權在軍令部而不在海軍省。也就是說政府不能管軍隊!
反過來,軍隊能管政府!怎麼一回事呢?當時有一條軍部大臣現任武官制的規定,就是說陸軍大臣,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軍人出任。1913年曾經改為退役,後備役軍人也可以出任,但在實際上就從來沒有實現過。反而在1936年226事件後,在軍部的壓力下廣田內閣又恢復了現任武官制。
這個現任武官制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厲害得很,只要軍部對內閣不滿意,兩個軍人大臣辭職就行了。軍部不派新大臣,你個內閣只能垮臺:缺倆大臣還怎麼幹?有現任武官制這句話,你就沒法子去隨便拉兩個人來湊數。這一下軍隊算是把握了政府的死穴,時不時就可以點你一下。
統帥權在當時的日本是什麼意思?在當時的日本有兩本關於統帥的指導書,一本叫做《統帥綱領》,另一本叫做《統帥參考》。前者是最高機密,只有極少數的高階軍官才能閱讀;而後者是1932年編修的陸軍大學校教科書,裡面寫的很清楚:&ldo;統帥權的本質是力量,其作用是超法律的。&rdo;&ldo;統帥權的行使及其結果不對議會負責。議會無權對軍隊的統帥指揮及結果提起質問,要求說明及批評。&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