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蘇丹的旨意 (第1/2頁)
黑太子愛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6章 蘇丹的旨意
作為一個行動積極,從不拖延的蘇丹,塞利姆次日就找到優素福帕夏,讓他組織了一場迪萬會議。
與會者分別是東正教米勒特管理人尼古拉牧首,來自羅馬尼亞的弗拉赫貴族餘孽,康斯坦丁尼耶的法納爾人代表,以及蘇丹和他的大維齊爾與大穆夫提。
其實塞利姆對當下會議的局面還是比較滿意的,不同於以往的蘇丹,這一回他拿到了主動權。
對於優素福帕夏與大穆夫提而言,穆斯林的遷移計劃對於帝國的統治無疑是相當有利的,這兩人必然會支援蘇丹。
作為東正教牧首的尼古拉大機率選擇中立,或者支援塞利姆,畢竟老丈人看著也不像怕被人戳脊梁骨的。
而弗拉赫貴族的代表約翰-帕列奧列格與法納爾人的代表西蒙-杜卡斯在此次會議中卻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有著充足的話語權。
在上一次的俄土戰爭中,塞利姆得到的不僅是威望,更藉助著俄軍高超的軍紀直接廢掉了羅馬尼亞,同時削弱了弗拉赫貴族與法納爾人的勢力。
前者本就是當地的老牌貴族,實力強大,長期以來享有較高的自治權。
後者嘛,在第三次俄土戰爭中,羅馬尼亞貴族背叛奧斯曼帝國,投入沙俄一方。
戰後,獲得勝利的奧斯曼帝國政府對這幫羅馬尼亞貴族進行了嚴懲。
一直在弗拉赫貴族中選撥的瓦拉幾亞大公與摩爾達維亞大公之位被奧斯曼帝國政府轉交給了康斯坦丁尼耶的法納爾人。
這幫變種希臘人早年間為奧斯曼帝國充當外交官,作為帝國與其他歐陸國家交流的橋樑,晚年則被選作王公,既替奧斯曼帝國收稅,又方便自己撈錢,可謂是事業,金錢兩不誤。
問題來了,為何奧斯曼帝國政府不選擇吞併兩大公國呢,其實帝國政府有過這樣的想法,可惜不僅沒有成功,而且結果相當打臉。
讓我們把目光投回到十六世紀末,此時的奧斯曼帝國並不穩定。
好不容易熬死了塞利姆二世這個喜歡加了香料的的葡萄汁的的酒鬼,索科盧帕夏再一次遇上了奇葩的蘇丹——穆拉德三世。
作為穆罕默德二世直系後裔的穆拉德三世頗有先祖之風,一被索科盧迎為蘇丹,就立刻幹掉了自己的五個弟弟,奧斯曼繼承法嘛,懂得都懂。
這位蘇丹乾的第二件事就是限制索科盧帕夏的權力,並在背地裡默許這位大維齊爾的政敵刺殺了他。
第三件事嘛,穆拉德三世是個喜歡欣賞人體美學的蘇丹,他經常以一敵三,常年待在後宮,不理朝政。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穆拉德三世一頓操作猛如虎,直接把歐陸之霸奧斯曼帝國幹成了低能兒國家,國境內叛亂此起彼伏。
對此,穆拉德三世並不關心,考慮到派兵平亂需要耗費大量金錢,蘇丹特意建立了七座高塔,將大量金幣存放於其中,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
在穆拉德三世死後,繼位的的穆罕默德三世看著這個局面,決定好好解決一下。
他挑選薩達爾帕夏作為自己的大維齊爾,並安排後者平叛。
作為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薩達爾帕夏決定來把大的。
1595年4月,奧斯曼帝國政府計劃徹底吞併摩爾達維亞與瓦拉幾亞,背後的操盤手正是此人。
但就在之前幾個月,穆拉德三世之死已經造成了奧斯曼的官場地震,導致此時帝國政府的內部權力結構不穩。
中央權力在一年間幾度易手,激烈的內鬥導致吞併計劃一拖再拖,就連吞併後的摩爾達維亞總督人選,也是一再轉手。
最終,為了獲得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支援,奧斯曼帝國政府欽定了克里米亞汗加齊二世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