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玥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刻鐘頭過後,嚴嵩走上了高梯,揮起袍子踏進了閣內,他一本正經地向著張居正和鄒應龍倆人拂面而去,朝書案的椅子上坐了下來。隨後,嚴嵩一面拿著昨日剛批閱一半的奏摺,另一面他的雙眸盯著前來的鄒應龍,哽咽了一口氣兒道:“鄒進士啊,你來老夫的身邊,老夫有一件事想請教你一下,不知能否解答啊?”
鄒應龍雖然表面上並無惶恐之色顯露出來,但在內心中早已波瀾不定,驚恐難平,生怕被嚴嵩看破他那夜偽裝成蒙面黑衣人的樣子,那可讓他真的就啞口無言。他忍了一下不被發現真相的心,道:“學生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嚴嵩平淡道:“好,那老夫就便開始問了,請問鄒行人,儒、法、道三家的共同思想是什麼?它們各自的主張著什麼?”
鄒應龍沒有過多猶豫,詳而細地說道:“學生認為,儒、法、道均涉及於治世、治家、人生‘三觀’的方方面面,都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方法論與實踐論,還有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儒家主張以德治國,反對依法治國,主張人治反對法治,儒家把治國寄希望於有道德的君主身上,主張君主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故而,儒家雖然講政治,也有從政之心,但不是以政治為主導的思想家,對於政治的見解多偏於理想而遠離實際;法家主張“法”、“術”、“勢”,法”是政府制定釋出的法律條文,“術”是君主駕奴臣下的方法,是用人之道,而“勢”代表當權者的政治權威。法家雖然主張以法治國,但實質上,它所推行的依然是人治,恰恰與儒家的思想截然相反,對實際政治的陰暗面理解的很深,同時對社會現實也觀察得比較透徹,因而樂於承認現實就是合理的,寧願向現實妥協而非向理想妥協;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認為國家百姓有其自身發展的軌道,反對國君過多會干預社會、干擾百姓。道家的思想往往會為一朝開國時統治者採用,用於緩和階級矛盾,予民以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恢復社會勞動生產力。”
嚴嵩慧眼識珠地對著鄒應龍再次提問道:“那鄒行人可有何感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