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國號“大金”。後金的建立威脅了明朝對遼東的統治。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也正是袁崇煥中進士的那年,明軍十餘萬人分兵四路征伐後金。後金以六萬兵力於薩爾滸擊破明軍;明啟後元年(1621年)後金乘勝攻取瀋陽,八年,遷都於此,後又席捲遼西大片地區。
從小立志報國的袁崇煥見到遼西山河大片淪陷,心如刀絞,他決心以身許國,報效社稷。他雖授福建邵武知縣,但勤研兵書,苦練武藝。夏允彝《倖存錄》說其:“崇煥少好談兵,見人輒拜為同盟,肝腸頗熱。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閱卷”。
天啟二年(1622年),監察御史江日彩上疏舉薦,江日彩疏曰“今邵武令袁崇煥,夙攻兵略,精武藝,善騎射。臣向過府城,扣其胸藏,雖曰清廉之令,實具登壇之才,且厚自期許,非涉漫談。其交結可當一臂者,聞尚多人。今見覲於輦轂下。樞部召而試之,倘臣言不虛,即破格議用,委以招納豪傑,募兵練將之寄,當必有以國家用者。”於是,袁崇煥受命單騎深入遼東勘探敵情和遼東局勢,不久,並遞上一份遼東形勢分析和收復鎮守遼東的方略,請兵御守山海關。同年二月,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職方主事,同月又被破格提拔為山東按察司僉事,監軍山海。從此袁崇煥英雄有用武之地,他憑著自己的赤誠之心,文韜武略,為扞衛遼東、保疆衛國而戰。
(二)
袁崇煥戎馬生涯,為明朝立了四大功。
血染戰袍保衛寧遠 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十萬大軍,西渡遼河,於23日到了寧遠城下。當時,遼遠明軍只有萬餘人。
袁崇煥面對優勢的後金軍,採取堅壁清野、集中全力保衛寧遠的政策,把城外的居民和糧食都移入城裡。他督軍率大將滿桂和部將左輔、朱海、何可剛等以及全體將士,誓死守城。他還寫了血書來激勵全軍,將士們無不感奮,誓與城池共存亡。老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參加戰鬥。
袁崇煥:(2)
24日,後金軍猛烈攻城。後金兵慣於扒城,但這次搶登城頭都失敗了。原來袁崇煥頭天就下令用水潑在城牆上。時令正值嚴冬,水立馬結冰,爬城的後金兵都滑下來了。敵兵又使用撞車、雲梯來攻。突然,城的一角被撞塌了,袁崇煥身先士卒,搬運石塊堵塞缺口,他的左臂被箭射中,血染了戰袍,他自己撕裂戰袍包紮傷處,堅持指揮作戰。城上軍民同仇敵愾,鬥志昂揚,箭和擂石像雨點般發射下去。後金軍的戰鬥力是相當強的,雖然死傷不少,仍然不肯退卻。袁崇煥就下令發西洋大炮,轟死了更多的後金軍。第二天袁崇煥登上高處,看清了對方哪裡兵多,就下令往哪裡開炮。炮打得很準,後金軍傷亡重大,努爾哈赤也受了傷,只得撤圍敗退。
身經百戰的努爾哈赤當時曾嘆息說:“我從二十五歲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什麼單單一個寧遠就攻不下來呢?”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他遇上了袁崇煥!
以和為守的策略 三月,袁崇煥被任命為遼東巡撫。不久,朝廷又決定讓遼東經略專督關內,而由他主持關外軍事。他在給皇帝奏章中申述了保衛關外地區的主張,大意說:當前方針應該以堅壁清野採取守勢為主,而以利用有利時機主動出擊作為配合性的行動;這樣,戰雖不足,守則有餘,只有做到守有餘,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進行戰鬥。這就是他制定的“以和為守,以守為戰”的方針的一方面。為了貫徹以守為戰的方針,他在這一年的冬天到錦州的一帶巡視,計劃逐步收復原被高第州丟棄的地方。第二年,朝廷撤銷遼東經略一職,讓袁崇煥全面主持關內外軍事。他就派遣部下著手修繕錦州、中左所和大淩河三城,以重建一度被破壞的寧錦防線。
袁崇煥主張用遼人守遼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