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晶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娘繼續平日的古怪,關著房門在屋裡用功,不肯讓丫鬟進去伺候。她也不當回事,只吩咐丫鬟不要讓姑娘受傷,或是忘了抄寫《女訓》就成。
正是黃氏的這種半放養政策,給林若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真正讀書寫字時,一定要保證光線亮堂。關上門窗一個人,大多是鋪張毯子在屋裡練瑜伽,做仰臥起坐、舉重物等鍛鍊身體的運動。好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她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這上面,除了見不得人的室內運動,還有公開的室外活動,如跳繩,奔跑、踢毽子。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是有個親媽,保準從頭管到腳。只看林若菡比她小一天,個子卻矮半個頭就知道裡面的區別了。
林若謹很佩服林若拙的安之若素。他憋了好幾天,才表面上恢復了正常。這天,他瞅了個空,來到三叔林海嶼的書房。
林海嶼見侄子來了,很驚訝。熱情的招待了他:&ldo;若謹今兒怎麼有空來?先生布置的課業都做完了?&rdo;
林若謹不自在的坐到下首,和三叔這樣面對面得單獨說話,還是生平第一次。但是妹妹說了,想弄明白真相,只有三叔這裡是突破口。
&ldo;三叔,我有些功課不太明白,想向您請教。&rdo;
林海嶼先是一愣,不明白侄子為什麼放著現成的夫子不問,反倒繞遠路來他這兒。不過古代男人宗族觀念非常強,侄子也就和兒子差不多了,林若謹特特過來請教,他自沒有推脫的道理。當下細細講解起來。
林海嶼作為很有希望考上進士的舉子,才學是很不錯的。《大學》中小小的一段,被他引申出幾個典故,出自哪裡,信手拈來。
林若謹聽的入了迷。直到三叔講完,還意猶未盡。耳邊不期然響起林若拙意味深長的話:聽一聽三叔講的書,你就明白同樣一本書,由不同的人來講,差距在哪裡。
他深深的垂下了頭。想起大伯給若愚大哥請先生,蒙學結束後,寫了好些帖子給名家大儒,託他們介紹有為之師,千挑萬選了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後來高中二甲,進士及第……大伯又託了好多人情,將大哥塞進一位大儒門下……
&ldo;若謹?&rdo;林海嶼納悶於侄子的沉默,溫和的喚他:&ldo;怎麼了?垂頭喪氣的。&rdo;
&ldo;三叔。&rdo;林若謹抬頭,定定的看著他,眼中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憂鬱:&ldo;三叔,侄兒說不懂是騙您的。這段書,劉夫子講過。&rdo;
林海嶼挑了挑眉,沒生氣,興味十足的反問:&ldo;哦?那若謹又是為什麼來問我?&rdo;
林若謹猶豫了一會兒,道:&ldo;三叔,我想聽您講一遍。劉夫子講的,和您講的不一樣。&rdo;
&ldo;哪裡不一樣?&rdo;林海嶼端起茶盞。
&ldo;您講的,我聽著很有意思,記得也牢。劉夫子講的,我聽了想打瞌睡。&rdo;林若謹認真的回答。
林海嶼板了臉:&ldo;胡鬧!你這是在挑剔夫子?&rdo;
林若謹不被他的臉色所懼,一字一句的問道:&ldo;三叔,難道學生不可以挑夫子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當年大哥上學,大伯要寫那麼多帖子,備那麼多禮物,見那麼多人?&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