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穆拉德二世
二、對基督教世界的聖戰
1341年拜占庭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andronikos iii paologos)死後,其子巴列奧略在君士坦丁堡加冕即位,稱約翰五世(john v paologos);康塔庫尊拒絕承認約翰五世,在色雷斯自立為拜占庭帝國皇帝,是為約翰六世(john vi kantakouzenos)。1342年,巴列奧略與康塔庫尊之間為爭奪拜占庭帝國皇位而爆發內戰。1346年,康塔庫尊與奧斯曼人結盟,將其女狄奧多拉許配給烏爾汗為妻。同年,烏爾汗的長子蘇萊曼率軍6 000人開赴色雷斯援助康塔庫尊,奪取伊斯坦堡以北的黑海沿岸地區,是為奧斯曼人首次踏上歐洲的土地。
1331年,史蒂芬&iddot;杜尚(stephen dušan)繼任塞爾維亞王位。史蒂芬&iddot;杜尚即位後,利用拜占庭帝國內訌之機,開疆拓土,奪取阿爾巴尼亞、色雷斯和馬其頓地區,儼然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1346年,史蒂芬&iddot;杜尚自稱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繼而與威尼斯人結盟,君士坦丁堡成為塞爾維亞人和威尼斯人覬覦的目標。1349年,烏爾汗出兵2萬人幫助拜占庭帝國擊敗塞爾維亞統治者史蒂芬&iddot;杜尚的軍隊,收復一度為塞爾維亞人佔領的薩洛尼卡。1352年,巴列奧略與康塔庫尊之間內戰再起,烏爾汗派遣蘇萊曼率軍馳援康塔庫尊,兵鋒一度遠至亞得裡亞堡。1354年,蘇萊曼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的加利波利半島。蘇萊曼將突厥穆斯林戰士從安納託利亞移入加利波利半島,加利波利半島隨之成為奧斯曼人進攻巴爾幹半島的橋頭堡。另一方面,加利波利半島陷落後,君士坦丁堡處於奧斯曼人的直接威脅之下,基督教世界為之震驚。羅馬教皇和西歐基督世界開始籌劃發動新的十字軍東徵,意欲拯救君士坦丁堡,抵禦伊斯蘭教向歐洲的傳播,進而實現東西教會即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的統一。
穆拉德一世當政時期,延續烏爾汗生前的擴張路線,奧斯曼人繞過君士坦丁堡,開始大規模進軍東南歐地區。此時的東南歐地區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史蒂芬&iddot;杜尚死後的巴爾幹半島猶如一盤散沙。民族矛盾和教派對立的錯綜交織、基督徒王公的內訌、東正教與天主教之間的分歧、民眾不滿情緒的蔓延,以及伊斯蘭教的宗教寬容政策,提供了奧斯曼人得以征服巴爾幹半島的外在條件。另外,在歐洲基督教世界尚未出現職業化軍隊的時代,耶尼切裡作為奧斯曼帝國的職業化戰士,訓練有素,準備精良,佔據明顯的軍事優勢。
亞得裡亞堡(adrianople)也稱哈德良堡,地處色雷斯、希臘與保加利亞之間,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在征服巴爾幹半島後建立的軍事要塞,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羅馬帝國軍隊於378年在亞得裡亞堡與哥特人發生激戰,羅馬皇帝瓦倫斯兵敗身亡。1357年蘇萊曼死後,穆拉德負責戍守加利波利半島,奧斯曼人逐漸控制馬裡查河谷以及君士坦丁堡通往亞得裡亞堡的道路,形成對亞得裡亞堡的包圍態勢。1361年,奧斯曼軍隊攻佔亞得裡亞堡,切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與巴爾幹半島之間的聯絡,東南歐地區門戶頓開。穆拉德一世將奧斯曼國家首都從布林薩遷至亞得裡亞堡,亞得裡亞堡改稱埃迪爾內。穆拉德一世遷都巴爾幹半島邊境城市埃迪爾內,預示著奧斯曼人在東南歐方向的進一步聖戰。
1363年,奧斯曼軍隊佔領菲利比,切斷希臘與保加利亞之間的聯絡,控制君士坦丁堡的穀物供應,迫使拜占庭帝國皇帝臣服於奧斯曼蘇丹。然而,面對奧斯曼人的威脅,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王公不甘效仿拜占庭皇帝,拒絕向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