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塞爾柱突厥人稱雄西亞
薩曼王朝建立後,在中亞諸地極力傳播伊斯蘭教,突厥人紛紛加入穆斯林的行列。北方的拜占庭帝國邊境和東方的中亞諸地,曾經均為穆斯林對異教徒發動聖戰的前沿,吸引著來自伊斯蘭世界腹地的眾多聖戰者,戍邊拓土。薩曼王朝時期,突厥人相繼皈依伊斯蘭教,使穆斯林在中亞的聖戰成為違背伊斯蘭教法的行為,聖戰者人數銳減,薩曼王朝的東部隨之喪失應有的防禦,邊境門戶頓開。突厥人改奉伊斯蘭教以後,逐漸形成難以遏制的西進浪潮。
塞爾柱突厥人(seljuk turks)系突厥血統烏古斯部落聯盟的一支,因其首領塞爾柱&iddot;杜卡克而得名。10世紀末,塞爾柱&iddot;葉卡克率領族人離開中亞的吉爾吉斯草原,向西遷徙,進入錫爾河下游一帶,先後依附於薩曼王朝和加茲尼王朝。塞爾柱突厥人原本信奉薩滿教,西遷之後改奉伊斯蘭教,加入遜尼派穆斯林的行列,成為薩曼王朝和加茲尼王朝的加齊戰士,致力於發動對於異教徒的聖戰。1025年,正值加茲尼王朝的馬哈茂德南下印度之時,塞爾柱突厥人越過阿姆河,進入伊朗高原的東部。1040年,塞爾柱突厥人在木鹿附近的丹丹坎擊敗馬哈茂德之子麥斯歐德的軍隊,奪取呼羅珊。隨後,塞爾柱突厥人首領圖格里勒自稱伯格(意為頭領),定都內沙浦爾,並揮師西進,擊敗什葉派穆斯林政權白益王公的軍隊,攻陷萊伊、哈馬丹、伊斯法罕諸城,佔領伊朗全境,兵抵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波斯血統的白益王公祖居裡海南岸,945年入主巴格達,此後稱雄伊斯蘭世界腹地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白益王公尊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無視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宗教權威。1055年,圖格里勒應阿拔斯哈里發嘎伊姆之召,兵抵巴格達城下。白益王公屬下的巴格達守將白薩希裡無力抵禦塞爾柱人,棄城逃走。哈里發嘎伊姆遂將圖格里勒迎入巴格達,賜封他為東方和西方的蘇丹(sudan,蘇丹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本意為權柄,引申為君主),統攬阿拔斯王朝的所有世俗權力,視若遜尼派伊斯蘭教的捍衛者。此後,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作為象徵性的宗教領袖,受到塞爾柱突厥人的禮遇。1058年,白薩希裡趁圖格里勒出征北方之機,糾集殘部,捲土重來,攻入巴格達。不久後,圖格里勒班師伊拉克,白薩希裡兵敗身亡。
1063年圖格里勒死後,其侄阿勒卜&iddot;阿爾斯蘭(alp arslan)繼任蘇丹。阿勒卜&iddot;阿爾斯蘭(突厥語中意為雄獅)尚武善騎,長於徵戰,即位以後,離開內沙浦爾,遷都伊朗西部的伊斯法罕。阿勒卜&iddot;阿爾斯蘭當政期間,與喀喇汗國實行聯姻政策,娶喀喇汗國公主為妻,並將自己的女兒遠嫁喀喇汗國的王子。在穩定東部邊境之後,塞爾柱突厥人大舉進攻伊斯蘭世界的宿敵拜占庭帝國,於1064年佔領亞美尼亞首府阿尼。1071年,阿勒卜&iddot;阿爾斯蘭在凡湖以北的曼齊喀特重創拜占庭軍隊,俘獲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roanos iv diones),取得聖戰的決定性勝利,徹底摧毀了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防線,佔領了亞美尼亞全境和安納託利亞大部。長期以來,陶魯斯山是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的天然分界線,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歷代哈里發雖然屢屢兵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卻始終未能將陶魯斯山北側地區據為己有。曼齊喀特戰役(battle of anzikert,又譯曼齊刻爾特戰役)以後,塞爾柱突厥人自亞美尼亞長驅西進,陶魯斯山北側廣大地區成為穆斯林新的家園。與此同時,塞爾柱突厥人擊敗什葉派穆斯林政權法蒂瑪王朝,奪取敘利亞,收復希賈茲的兩座聖城麥加和麥地那。
塞爾柱蘇丹阿勒卜&iddot;阿爾斯蘭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