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第2/2頁)
[美]沃爾特·勞德/譯者:黃佳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定法國人是天生的旱鴨子,跟&ldo;我們島上民族&rdo;不同。然而證據顯示,種種麻煩其實是源於語言障礙。
&ldo;前進吧,我的英雄!鼓起勇氣吧,我的孩子!&rdo;杭特少校搜尋肚子裡有限的法語詞彙,慫恿幾名遲疑不決的大兵涉水上船。幾分鐘後,他揮舞著左輪手槍,試圖阻擋洶湧的人潮。
&ldo;下去!該死的笨蛋,下去!下去!我們淤塞了!&rdo;瓦茲船長的一名學員大吼大叫,他的船無法承受超載的法軍而擱淺了。沒有人聽得懂,也沒有人下船。終於有一名法國士官摸清楚狀況,他重新組織語言,士兵們乖乖聽從命令。
法語流利的索羅門中尉被臨時抓去東面防波堤擔任克勞斯頓中校的翻譯時,沒有遭遇任何麻煩。英國軍官高喊&ldo;走了!&rdo;,士兵置若罔聞‐‐因為這字有羞辱之意‐‐不過正確用詞再加上一點點技巧,就可以發揮神效。
於是士兵繼續登船,又一場危機化解了。相等人數原則完全沒有打亂拉姆齊的時間表。多虧了克勞斯頓的組織能力,從防波堤上撤離的人數,遠超過任何人做夢所能想像到的。蜂擁橫越英吉利海峽的小型船隻也幫上了忙。現在的船隻足夠撤離包括法軍和英軍在內的每一個人。
不過,一場新危機已迫在眉睫。五月三十一日一整天,德軍持續炮轟拉帕訥的海灘及船隻。此時,暮色籠罩著這座飽受戰火蹂躪的小鎮,轟炸的力道卻越來越猛烈。這表示周邊防線東端的情勢大為不妙。防線一旦瓦解,身經百戰的波克大軍就能衝進灘頭陣地,徹底終結撤退行動。
[1] 納爾遜(1758‐1805),英國著名海軍將領vice adiral horatio neln,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戰勝拿破崙而享盛譽,並在這次海戰中殉職。他曾在一場戰役中失去了右眼。‐‐譯註堅守周邊防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