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望天師,天師介紹一位長著長鬍子的隨從,說“此即世所傳雹神李左車”。雹神恰好奉命要到章丘佈散雷雹,王筠蒼因為章丘跟故鄉淄川接壤,向雹神乞求。雹神說:這是上帝的命令,無法更改。天師就提出一個通情達理、解救一方黎民的辦法:“其多降山谷,勿傷禾稼可也。”結果,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溝渠皆滿,而田中僅數枚焉”。
比如柳樹神的故事。明末山東部分地區發生蝗災,漸漸接近沂州。沂州令很焦心,有一天,他夢到一個秀才來訪,頭戴高冠,身穿綠衣,說他有辦法對付蝗蟲:明天西南方向有個婦人騎著頭大肚子毛驢來,她就是蝗神,哀求她,就可以免除沂州的蝗災。沂州令聽了,第二天,早早到西南方向等候,果然見一個騎毛驢的婦人從西南方向過來,那婦人梳著高高的髮髻,披著褐色的披風,沂州令立即拉住她的驢子不讓走,燒香、敬酒、叩頭。婦人問:“你想幹什麼?”沂州令說:“我們這個小縣,務必請您放過,不要讓百姓的莊稼葬送蝗口。”那婦人說:“可恨柳秀才多嘴多舌,洩露我的機密,明天我用他代替,不傷你們的莊稼就是。”第二天蝗蟲遮天蔽日來了,但不落到田畝中,只落到柳樹上,蝗蟲所過之處,柳葉全部被吃盡。這位“柳秀才”即柳樹神,犧牲了自己保護一方百姓,大文學家王士禎評點:“柳秀才有大功德於沂,沂雖百世祀可也。”
仙人的莊嚴、華貴,在聊齋中仍然存在,但有些仙人越來越平民化,他們的穿戴有時反而是粗衣布衫,甚至身著破衲,“兩肩荷一口”乞食。《吳門畫工》寫蘇州有個畫工特別恭敬“呂祖”,有一次,他看到一幫乞丐,發現裡邊有一位“敝衣露肘,而神采軒豁”者,立即判定這是“呂祖”。呂祖即呂洞賓,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通稱“呂祖”。吳門畫工是真心喜歡呂祖,所以能從乞丐群中識得呂祖。呂祖真人不露相,被這種知己之感感動了,想幫助這位畫工。他觀察畫工有“骨氣貪吝”的秉性,不能成仙,就給他創造個發財機會,從天上招下一位美女讓畫工仔細觀察並記住她的模樣。過了沒多久,董娘娘即董鄂妃去世,皇帝悲痛之極,“上念其賢,將為肖像”,但任何宮廷畫師都畫不出董娘娘風采,只有這位吳門畫工畫的董妃“神肖”。於是,吳門畫工一步登天,竟被授以“中書”(內閣屬員,從七品)。吳門畫工辭不就,賞萬金。區區小技,得此厚報,因為畫的是皇帝愛妃。呂祖因人施助,與凡人宛如舊友新知間那樣隨隨便便,是個很有人情味的神仙。
第4節:蒲松齡印章
關於《聊齋志異》,有兩個傳得很廣的說法:一個是蒲松齡在柳泉擺茶攤,請人喝茶講故事,回到家加工,寫成《聊齋志異》。另一個是“聊齋”是聊天之齋。蒲松齡擺茶攤從未見於蒲松齡後人和朋友記載,這個說法來自《三借廬筆談》,魯迅先生早就認為不可靠。蒲松齡“我為餬口耘人田”,一直在富貴人家坐館,哪有空閒到柳泉擺茶攤聽故事?不過,蒲松齡在求生存同時,把寫小說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他總是有意識地向朋友收集小說素材,這就是《聊齋自志》所說的:“雅愛搜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至於說“聊齋”就是聊天之齋也太表淺。“聊”有“姑且”之意,“聊齋”跟屈原《離騷》叩天門不開“聊逍遙以相羊”有關,跟陶淵明辭官歸鄉“聊乘化以歸盡”有關,“聊齋”含有作者鵬飛無望,聊以著書,聊以明志的意思。
蒲松齡印章
和大文學家王士禎的結識算得上蒲松齡人生的重要事件。王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人,官做到刑部尚書。他提出“神韻說”,主張作詩以神韻為先,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禎丁憂期間到西鋪探望從姑母畢際有的夫人,和蒲松齡相識。這時,王士禎正在寫作筆記小說《池北偶談》,他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