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叛軍圍城(求收藏,求追讀) (第1/2頁)
黑心師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天後。
在家眷撤離慶豐府的第二天,衛圖在府城內,就聽說了李家一十三口在青山縣城菜市口站了站籠,活活站死的訊息。
對這一訊息,衛圖扼腕的同時,也將李家百多年的浮沉寫了下來,當作家書,派人送給了自己的兒女——衛燕和衛修文。
讓二人引以為鑑。
百多年前,李家從遊商發家,一步步積攢基業,這才有了昔日富貴,但僅因為李興業這一個不肖子孫的亂來,便導致這大好基業盡數成空,數代人的努力一朝喪盡,幾近絕嗣。
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衛圖不想自己的子孫,也出現李興業這樣的人——儘管他知道這般情況難以避免,富不過三代不是一句虛言,但只要衛家二代子孫不出此等敗類,他就心滿意足了。
派人送去孝義府的家書,很快就有了回信。
十六的衛燕回道:“謹記父親教誨,當恪守家業。”
對衛燕的回信內容,衛圖早有預料,這個長女在杏花的教導下,成了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一言一行都極顯教養。
將衛燕的信收好之後,衛圖翻開了衛家二郎衛修文的信。
相比衛燕回信的“死板”,衛修文的回信內容就有意思多了。
衛修文道:“李興業不智之處,非為反王幕僚,而是不知縝密處事,兒當恪守父親教誨,行事周密,不留後患。”
看到這裡,衛圖暗皺眉頭,臉上佈滿了憂色,而非是對衛修文回信的欣賞。
李興業好歹也是秀才出身,不會不明白行事不密的壞處,但卻仍舊釀就如此後果。
他料定,這並非李興業故意為之,而是其“眼高手低”,做人、做事不腳踏實地。
衛修文如此回信,反倒讓衛圖覺得其有希望成為第二個“李興業”,遺禍家族。
念及這一點,衛圖又提筆寫信,對衛修文寫了數頁的告誡信,勸誡其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不過,這一次,衛圖送出的家書,過了六七日的時間,仍沒有收到回信。
見此。
久為武官的衛圖瞬間明白,這是府城的通訊渠道,已被叛軍切斷了,這才導致衛修文的回信,他遲遲沒有收到。
……
事情果然不出衛圖所料。
隔日,作為慶豐府府城“西門守備”的他,就收到了關於守城的緊急軍令。
巡撫府下了軍令:命他準備滾木礌石,發動民夫,死守西門,切勿放過一個反賊入城。
同時,巡撫府也空降了一個五品武官,當做守備西門的主官。
而他,則作為副將,協助守城。
這個五品武官,衛圖認識,是巡撫府的“鄧知軍”。
次日一早。
站在西門城頭上的衛圖,就望見了五里之外,打著各色旗幟、密密麻麻的廣元府叛軍。
他定眼一看,前軍的旗幟上鏽了一個“青”字,頓時明白這次攻打府城西門的叛軍首領,應是三十二路反王中的——青虎王林全誠。
看完主旗後,衛圖又望見了一個繡著“明”的黃色副旗。
“明州王?”
衛圖眯了眯眼。
他記得李興業便是投靠了明州王,做了其帳下的幕僚。
這次明州王協同青虎王一同攻打府城西門,他直覺,這其中或許有李興業的因素。
不然,三十二路反王中,為何恰恰是明州王來到了西門。
“能懂得旗語指揮麾下兵卒,看來……廣元府的反王們是真的成了氣候……”
站在城池上,衛圖在看到兩股反王兵馬隨著令旗兵的指揮,開始緩慢的排兵佈陣後,他心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