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唐德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這個&l;非袁不可&r;的客觀形勢,卻亦有其&l;非袁所料&r;的主觀的變動。上述那個黃正黎副,又轉為黎正黃副,這幕鬧劇,原是個小小的&l;偶然&r;。但是這個偶然,把時間拖延了兩個星期,拖到孫中山在上海碼頭的&l;偶然&r;出現。中山既適時到達,那他之當選總統,就是個歷史的&l;必然&r;了──革命陣營中這時需要統一領導。黃、黎兩位&l;大元帥&r;之間得一可以安天下。不幸二人相持不下,孫公既適時趕到,他就必然當選成第一任(那時叫&l;第一期&r;)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就只能做&l;第二任&r;了。
朋友,我中華民國開國第一任大總統應該是孫文嘛。論功,論德,袁世凱怎能做中華民國的華盛頓呢?歷史畢竟是公平的啊。
以孫文為首的政府架構
在孫文當選臨時大總統時,一向與孫不睦的章炳麟頗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一位置,&l;論功應屬黃興,論才應屬宋教仁,論德應屬汪精衛。&r;換言之,無論如何輪不到孫中山就是了。但是章瘋子只替歷史家說了一半。他忘記了&l;論革命歷史,論海內外聲望,論建國學理,則應屬孫文&r;。孫文就是憑這三條,當選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事實上以孫文為首的民國政府的架構,基本上自一九一二年以後至今未變也。毛澤東曾說過,千載猶行秦制度,似嫌不太確切。他如說百年猶行孫制度,那就更為正確了。自民初迄今政黨起伏,英雄生滅,而政府之基本架構未變也。
筆者曾根據可靠的海外史料交代過,武昌起義時,中山正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家中國餐館&l;打工&r;維生,收到武昌起義的電報之後,乃兼程回國。途中並在華府、倫敦和巴黎小作勾留,試舉外債,卻未獲分文之助。中山於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香港。時任廣東都督的胡漢民,偕廖仲愷趕來香港相晤,並以北方情形複雜難料,勸孫留粵。孫不可,且反勸漢民與彼同去上海。二人於二十五日抵滬,四天之後遂以十七票中的十六票的絕大多數,當選為即將成立的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他也就變成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第一位由真正選舉選出來的最高當國者。隨後黎元洪亦以全票當選為副總統。
(附註:當時投票的十七省是:直(今河北)、魯、豫、晉、陝、蘇、皖、浙、閩、贛、湘、鄂、川、滇、粵、桂、奉(今遼寧);直隸原未完成獨立,因系國都所在,而特設代表,享有投票權。黃興亦得一票,傳系湖南代表,或江浙代表所投。湖南為黃之母省;江浙代表多系光復會舊人,與中山有隙而親黃。)
總統直轄的十部總長
前節已言之,在最早的學習美製時期,民國政府裡是沒有國務總理的。美國制是以國務卿( secretary of state )為中央各部之首。戰亂中成立的中華民國,則稍事變通,以陸軍總長為首席部長,眾望所歸,這一首要位置就落在黃興肩上了。且將臨時政府組織與負責人,列表於下:
臨時大總統:孫文,字逸仙,號中山,廣東香山人,四十六歲
臨時副總統: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四十八歲
秘書長:胡漢民,字展堂,廣東番禺人,三十三歲
陸軍總長:黃興,字克強,湖南善化人,三十八歲
次長:蔣作賓,字雨巖,湖北應城人,二十八歲
海軍總長:黃鐘瑛,字贊侯,福建人
次長:湯薌銘,字住心,湖北蘄水人,二十五歲
外交總長:王寵惠,字亮疇,廣東東莞人,三十一歲
次長:魏宸組,字注東,湖北武昌人,二十七歲
內務總長:程德全,字雪樓,四川雲陽人,五十二歲
次長: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