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頁 (第1/2頁)
亂石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防止這一條制度難以落到實處,劉子秋還丟擲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一旦有人調動超過職權允許數量和軍隊,部下在拒絕接受調動命令的同時,還可以向朝廷檢舉揭發。只要檢舉內容屬實,檢舉者將直接取代被檢舉者的職位。在和平年代,一名將領想要獲得升職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沒有戰爭,他們就無法獲得戰功。所以,這種透過檢舉來獲取升職機會的途徑就顯得異常珍貴。當然了,為了避免自己的職位被下屬取代,也沒有多少人願意違規調動軍隊。而且違規調動軍隊是死罪,連子孫都要受到牽連,不得再入伍從軍。
大漢王朝採取的是優軍政策,軍隊官兵的待遇都非常優厚,一名最底層士兵所領取的糧餉,足夠讓一個五口之家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而且一旦入了軍籍,其子弟就能夠獲得優先入伍的機會。所以,大漢的軍人都擁有嚴明的紀律,輕易沒有人願意接受外界的誘惑。
因為這個原因,李淵想要滲透進軍隊卻非常困難。為了能夠在軍中擁有一席之地,他甚至不惜讓四子李元吉放棄科舉,而是投入軍中,當了一名小兵。當然,李元右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在軍中漸漸展露頭角,被選為武舉,後來又當上了校尉,手下也管著一千人的隊伍。但是,對於大漢王朝這個龐然大物來說,一千人的軍隊顯然起不了什麼作用。
除了李元吉手下這一千名漢軍之外,李淵也畜養了一批亡命之徒。這些人散居在全國各地,平時接受李家的資助,只得李家一聲令下,便會集聚起來。這些亡命之徒中的大多數人倒是武藝不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前朝叛軍或者他們的後人,但是這些人當中,究竟有多少肯真心為李家所用,這就很難說了。而且這些亡命之徒或者個人武藝不差,但是集中在一起跟漢軍對陣,即便雙方人數相當,恐怕勝算也不會太多。因為打仗畢竟不只是靠人多,還有彼此之間的協調和配合。這一點久經訓練的漢軍就要勝過許多其他軍隊,更不要說這些亡命之徒了。
所以,李淵想要從劉子秋虎口裡奪食,只能把目光瞄準大漢軍隊內部。軍中將領雖然絕大多數忠於劉子秋,但也總有例外。在李淵的不懈努力下,還真被他拉攏到一個重要人物。這個重要人物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大將軍張亮。
…
張亮本是前朝一名普通的府兵,是劉子秋在西海諸軍中慧眼識人,把他提拔了起來,從一名千夫長一直幹到今天的大將軍。可以說,如果沒有劉子秋就沒有張亮的今天。但是,這世上總有那麼一類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張亮就屬於這類人。
因為他屢次違反軍紀,劉子秋念在他是開國功臣的份上,也多次對他網開一面。不過,在當初分封爵位的時候,他的這些劣跡卻帶來了影響,最終他只被封為了一等侯爵。其實,大漢王朝對爵位控制得很嚴,侯爵本就極少,何況是一等侯爵。只是張亮並不滿意,他覺得自己至少應該和李靖、文昊、魏徵、尉遲恭等人平起平坐,再不濟也應該弄個二等公爵。當然,像史大奈那樣封王,他倒沒有什麼興趣。畢竟史大奈從此就要生活在漠北這樣荒涼落後的地方,享受不到都市的繁華,這種生活不是他所需要的。
原本,他的這些想法都深深在埋藏在內心,不敢隨便流露出來。但是,隨著劉子秋越來越多地把權力移交給內閣,張亮也漸漸失去了對劉子秋的敬畏之心,在一些心腹面前時常流露出些許不滿。
無巧不成書,李元吉入伍之後,恰巧分在張亮手下。張亮發勞騷出於無心,而李元吉卻是有心之人。很快,他便把聽到的這個訊息報告給了李淵。史書上把李淵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描繪成酒囊飯袋,事實上,李淵的這兩個兒子也都是文武全才。李元吉在聽說了張亮常常暗中發勞騷之後,還偷偷打聽了張亮的嗜好,發現這個人不僅有官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