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真宗時修《道藏》,兩次下敕命福州獻上《明使摩尼教》編修入藏。一說是當地有個大款買通了主持者,讓他把《摩尼經》入藏,以便為明教爭取合法地位。不論何說為是,此事表明:這時的統治階級還沒有驚慌失措,要把流傳民間的明教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其後近一個世紀裡,未見有關摩尼教的直接史料,只能推測它並不張揚的從福建波及兩浙。
宋徽宗崇道,再修《道藏》,兩次命溫州送明教經文入藏。入宋以來百餘年間,摩尼教水波不興,表明它充其量還只是撫慰信徒苦難的一帖麻醉劑。但對社會底層的苦難民眾來說,宗教異端在撫平創痛和激起反抗之間是很容易轉化的,其臨界點的坐標即定在苦難的程度和民眾的忍耐力的交叉點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異端邪說倒不失為測試社會是否穩定健康的試劑:社會越是安定有序,異端邪說便越是沒有市場;一旦到了異端邪說不脛而走,爭奪到浩浩蕩蕩的民眾時,這個社會的秩序、機制乃至其本身的現實合理性,一定是出了大問題。徽宗後期的社會危機已如乾柴獨缺烈火,方臘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明教來收拾人心的。
政和四年(1114年)有官員報告:兩浙明教信徒各在所居鄉村,建立齋堂,鼓動民眾,夜聚曉散。徽宗這才感到問題嚴重,頒下御筆,嚴加取締。然而,社會危機既然到達了臨界點,一切都為時已晚。時隔六年,方臘就喊出了&ldo;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rdo;的不平之鳴,以明教相號召,樹幟起義。
方臘起義以後,明教被定為邪教。其後,統治者以&ldo;吃菜事魔&rdo;和&ldo;魔教&rdo;來侮稱明教。南宋對吃菜事魔的取締更加嚴酷。高宗一再頒布禁令,因告發株連,被籍沒流放者不計其數。紹興四年(1134年),有官員承認:兩者州縣在方臘之後,法禁愈嚴,&ldo;事魔&rdo;之俗,不可勝禁;有人貪功邀賞,血腥鎮壓,往往令一方之地,流血積屍,焚燒殺戮,靡有孑遺。這種鎮壓擴大化所涉及的地區不限於東南諸路,持續的年代也不限於南宋初年。
統治者誤以為這種鎮壓無所不能,意識不到是在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反而迫使異教信徒們協力同心,殊死反抗。實際上,方臘以後,吃菜事魔在東南民間一直禁而不止,一有氣候,即生事端。南宋立國百餘年間,與&ldo;魔教&rdo;有關的民眾起義隔三差五的此伏彼起:建炎四年(1130年),&ldo;魔賊&rdo;王念經在江西貴溪聚眾起義,信州、饒州數萬民眾紛起響應;紹興三年(1133年),餘五婆、繆羅在浙江遂安&ldo;傳習魔法&rdo;,反抗官軍,聲震嚴、衢兩州;紹興十年,浙江東陽&ldo;魔賊&rdo;谷上元率眾起事;紹興十四年,安徽涇縣&ldo;魔賊&rdo;俞一發動&ldo;事魔者&rdo;舉義;紹興二十年,貴溪黃曾繼王念經之後,再次&ldo;以魔惑眾&rdo;,揭竿而起。
距方臘起義一個世紀後,紹定元年(1228年),陳三槍在贛州松梓山舉義,聲勢波及三路十餘州郡,起義持續了七年之久;從義軍先後奉張魔王、小張魔王為領袖等跡象推斷,顯然與吃菜事魔有關。宋代與吃菜事魔相關的民眾起義,見諸記載的以方臘始而以陳三槍終,以方臘領導的規模為最大,以陳三槍堅持的時間為最長,二者倒是首尾呼應、前後輝映的。
細說宋朝43:從遼聖宗到天祚帝
遼聖宗親政以後,在外交上,對宋執行坐收歲幣、和平相處的方針,對西夏採取懷柔政策以牽制宋朝,從而促成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為遼朝持續發展爭取到一個較為理想的外部環境。在內政上,繼續推進承天太后開始的封建化改革,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展,遼朝進入了鼎盛期。《遼史》稱讚道:&